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几何光学 物理光学 非线性光学 光谱学 量子光学 信息光学 导波发光 发光学 红外物理 激光物理 应用光学 光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学 空间相关记录95条 . 查询时间(0.229 秒)
2024年3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郑振亚研究员领导的中国空间站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多通道成像仪团队及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课题组牵头,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安庆师范大学、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智利天主教大学物理学院等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联合开展深入研究,针对哈勃空间望远镜(HST)进行的窄带观测进行全面的统计...
磁洞是一种空间等离子体中广泛存在的等离子体结构,这种各向异性的非线性准稳态结构通常被认为是由等离子体动理学镜像模不稳定性(mirror-mode instability)产生的,呈现出密度与磁场强度扰动反相关的特性。磁洞在空间尺度上可跨越多个数量级,最大可至数十个离子回旋半径,最小可达数个电子回旋半径。由于磁场强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磁洞结构能有效地捕获带电粒子,进而产生了丰富的粒子动力学演化和波...
2023年11月14日,中国科学院空间精密测量技术重点实验室在空间激光通信捕获建链方面取得新进展并顺利完成在轨验证,相关研究成果以On-orbit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monstration with 22s Acquisition Time为题,于2023年11月发表于美国光学学会期刊《Optics Letters》。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光电跟踪室特别研究助...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专利:一种针对空间调焦机构的动态可靠性分析方法
2023年6月8日,位于吉林空间目观测基地的1.2m 空间碎片测距系统首次联调成功,成功获得有效观测数据。参与本次联调实验的还有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经过各单位共同协作,系统运行情况良好且状态稳定,成功获得2颗非合作目标和5颗合作目标的观测数据,表明1.2m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联调圆满成功。
2023年3月30日,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激光测距研究室科研人员在新建1.2m激光测距望远镜试验平台上开展1064nm近红外波段高重复率空间碎片白天测距试验,于当日北京时间下午3时56分成功获取到CZ-2C R/B(NORAD编号:28222)空间碎片目标的漫反射回波数据,国内首次实现白天近红外非合作目标测距。此次试验成功对于激光测距技术领域意义重大,是国内首次同时将高重复率测距和1064nm波长测...
2023年1月6日下午,上海天文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了2023年度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工作动员会,研究部署推进有关工作。沈志强台长、CSST相关科研和技术团队骨干成员及项目处相关人员等20人参加了会议。
压缩感知成像作为一种计算成像技术,具有突破奈奎斯特采样极限、高通量测量、单像素成像等优势,在对地遥感、激光雷达、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传统压缩感知成像在空间、时间动态范围上与普通成像相比均存在不足。一方面,压缩感知成像对探测器提出了过高的动态范围要求,导致在有限探测器位数条件下的成像质量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压缩感知成像需要多次调制与测量获取信息,因此难以满足实时成像的应用需求。
2022年10月9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团组博士后王璐茜与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Douglas Russell Gies教授等人合作,成功申请到哈勃空间望远镜2022年度对于大质量双星系统的15次观测时间(单次观测时长约29分钟)。该观测计划将采用空间望远镜远紫外成像摄谱仪(STIS),结合中阶梯光栅E140M(分辨率R~45,800,波长范围覆盖1150~1710?)对南半球的5...
临近空间对太阳风暴的响应是国际日地关系研究中一直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中国科学院“鸿鹄”先导专项科学任务“临近空间对太阳风暴响应特征观测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太阳耀斑导致的X射线和紫外(190nm-400nm)辐射增强直接影响临近空间大气能量收支。由于缺乏对太阳耀斑期间全谱段辐射增强、以及临近空间环境的高时间分辨率观测数据,严重制约了科学家对太阳耀斑瞬时影响临近空间不同高度环境的认知。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王树峰副教授和龚旗煌院士等在钙钛矿微腔光子学模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基于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实现了对单晶钙钛矿CsPbBr3(溴铅铯)微腔光子学模式的实时观测与操控。新型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低缺陷态密度、低受激发射阈值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微纳激光器制备与受激发射机理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与合作者首次在国际上实现基于远距离自由空间信道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MDI-QKD)。这项成果不仅实现了将MDI-QKD从光纤信道拓展到自由空间信道的突破,也开启了在自由空间信道中实现基于远距离量子干涉的更复杂量子信息处理任务的可能。《物理评论快报》日前在线发表了该成果。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科院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空间环境效应研究室通过激光试验单粒子,助力中国空间站抗辐射设备研制。庞大的空间站系统包括大量平台电子设备和有效载荷,这些单机设备面临的抗单粒子效应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开展及时、充分、可靠的辐照试验,对拟用器件进行评估筛选,对辐射敏感器件进行电路系统防护设计及验证,以确保达到设计目标,实现在轨运行安全平稳。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张军勇课题组联合上海瑞立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际首次采用化零级背景为信号光的新理念,针对空间光调制器提出了一类全新的单光路绝对定标方法,该方法简洁有效,具有较高精度,并且该理念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测量方案。相关成果发表于《工程光学与激光》(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空间光调制器的定标通常利用干涉场的条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以及德国和荷兰的科学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20光子输入60×60模式干涉线路的玻色取样量子计算,输出了复杂度相当于48个量子比特的希尔伯特态空间,其维数高达三百七十万亿。这个工作同时在光子数、模式数、计算复杂度和态空间这四个关键指标上都大幅超越之前的国际记录,其中,态空间维数比国际同行之前的光量子计算实验高百亿倍。论文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