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物物理学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群落学 动物形态学 动物解剖学 动物组织学 动物细胞学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殖生物学 动物生长发育学 动物遗传学 动物生态学 动物病理学 动物行为学 动物地理学 动物分类学 实验动物学 动物寄生虫学 动物病毒学 动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动物学 两栖动物相关记录40条 . 查询时间(0.141 秒)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提出的“3030目标”旨在到2030年将全球陆地和海洋的有效保护面积提升至30%。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类群(如哺乳动物和鸟类)相比,两栖动物作为最受全球变化威胁的类群,其受关注度和保护程度却较低,补足这个保护缺口将助力实现“3030目标”。 
脊椎动物由水到陆的演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这个演化的过程中,脊椎动物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呼吸介质从水到空气的转变。两栖动物是最早适应陆地环境的四足动物,对绝大多数两栖动物来说,它们的肺在空气呼吸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两栖动物在登陆过程中肺的功能化过程,是揭示脊椎动物空气呼吸方式演化的重要工作。虽然两栖动物肺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但变态发育过程中肺微观结构的变化和分子机制仍...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其沿地理梯度的内在驱动机制是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其中,物种共存和群落构建机制是研究的热点,更是难点。近年来,随着功能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研究的兴起与发展,通过整合物种多样性、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来探讨物种共存和群落构建机制,能更好地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2020年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委托我所开展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科研人员在调查中发现一个两栖动物新物种,命名为武夷林蛙(Rana Wuyiensis)。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科研团队在2020年8月下旬的调查中首次发现这种独特的林蛙,其形态与同域分布的其它林蛙有明显差异,于是采集数只标本;2021年9月上旬又在同一地点采集到蝌蚪。经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合作进行标本比...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江建平研究员课题组在峨眉山又发现了1个两栖动物新种,并以我国两栖动物分类学叶昌媛先生的姓氏命名,即叶氏掌突蟾 Leptobrachella yeae Shi, Hou, Song, Jiang, Wang, 2021。该研究通过分析比较系统发育关系、头骨特征、外部形态特征、雄性广告鸣叫、蝌蚪形态特征等多方面的数据,论证和描述了该新种叶氏掌突蟾。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动物进化与保护团队在江建平研究员的带领下,从2010年开始在尼泊尔境内进行了多次野外考察,足迹遍布该国东部、中部和西部,通过长达十年的工作,已经在尼泊尔境内发现两栖动物38种,隶属于2目7科。
高黎贡山位于云南省西部,是青藏高原东南部向云南省的延伸。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性高。近年来在不断发现两栖动物新种,就角蟾科Megophryidae而言,就有腾冲拟髭蟾Leptobrachium tengchongense、腾冲掌突蟾Leptobrachella tengchongensis、腾冲齿突蟾Scutiger tengchongensis等物种。角蟾属Megophrys隶属于角蟾科Me...
2021年1月19日,浙江省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消息称,近日,丽水市百山祖国家公园发现两栖纲角蟾科新物种1个,命名为百山祖角蟾(Megohprys baishanzuensis),相关论文已经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期刊《ZooKeys》杂志发表。
生命科学学院吴华教授团队在两栖动物性二态分子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成功破译了我国特有物种雷山髭蟾(Leptobrachium leishanense)的基因组,并深度解析了雷山髭蟾性二态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以“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insights into molecular basis of sexually dimorphic nuptial spin...
伴随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风景秀丽、野生动植物丰富的自然保护区逐渐成为人们的旅游目的地,相关研究显示参与生态旅游的游客数量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15年,我国的563个自然保护区总接待旅客数为12786万人次。随着生态旅游活动的加强,保护区内来往的旅游车辆逐渐增多,野生动物的道路致死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国外研究发现两栖动物占道路致死总数的65.6%,是受道路影响最严重的脊椎动物类群。如...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江建平课题组博士刘露莎等以变态发育快、变态过程透明及变态发育后陆生的饰纹姬蛙为研究对象,首次系统性地揭示miRNA在无尾两栖类变态发育中的调控作用。通过对S33期蝌蚪和外源性TH诱导24h蝌蚪分别构建小RNA文库进行测序,共获得了属于82个miRNA家族的164条保守的饰纹姬蛙miRNA,同时预测了36个新的miRNA,其中20个已知的保守miRNA和1个新的预测的miRN...
近日,国际学术权威期刊PNAS (IF=9.661)在线发表了生命科学学院张鹏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Phylogenomics reveals rapid, simultaneous diversification of three major clades of Gondwanan frogs at the Cretaceous–Paleogene boundary”(论文地址:http:/...
变态发育在两栖动物发育中是普遍现象,“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是变态发育的生动而形象的展示。那么,蝌蚪的变态发育调控机制如何呢。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科学问题。早期研究已经证明甲状腺素在调控无尾两栖动物变态发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利用模式生物爪蟾Xenopus laevis研究发现有两种甲状腺素受体α(Thyriod Hormone α,TRα)和β(Thyriod Hormone β,TRβ)介导...
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不仅使人体皮肤晒伤老化,产生炎症、黑色素和色斑,更严重的还会诱发癌变,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动物适应高海拔环境的策略和生理生化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低氧低温适应,对动物如何抵御高原强紫外线辐射的认识非常有限。
两栖动物皮肤裸露,他们常常受到生物因子或者非生物因子的浸袭(如微生物、寄生虫、猎食者、辐射及其他物理伤害),两栖动物皮肤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多肽对应对环境威胁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