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问题理论 民族史学 蒙古学 藏学 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世界民族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民族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民族学 民俗相关记录633条 . 查询时间(0.342 秒)
本书是董晓萍教授研究中国民俗学理论史的著作,采用现代国际民俗学中经典民俗学的方法论框架,结合中国实际,总结20世纪中国民俗学走过的道路,肯定中国民俗学的成就。通过重读原典,翻检田野作业笔记,揭示已被前人发现而后来被忽略的原创观点、研究方法与具体问题,讨论民俗学从本土民俗学研究转向多元民俗学建设的历程。选择作者曾参与调查研究的中外合作研究项目,提取其中适合跨文化共享的中国民俗研究部分,设立十二章,开...
“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搭建使“课上与课下”“虚拟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新教学理念应运而生,从而推动了“互联网+”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中国大学MOOC(慕课)、超星学习通、雨课堂、智慧树等为代表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开放教育教育的深度融合,为近年来高校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翻转课堂创新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时代契机。特别是面对作为“数字原生代”的当代大学生,“以...
日常生活、节日庆典中的正式和非正式民俗叙事通过重构历史记忆的方式切入文化认同的实践逻辑,呈现为一种表层生活形态与深层文化意蕴相重合的独特审美表征。“不聚集”“减少出行”“就地过年”使得民俗节日发生了改变,“云拜年”“云聚会”成为主流的社会风尚。在后疫情时代,民俗节日重新塑造着连接自我—他人、地方—世界的多重关联网络,民俗节日的仪式时序及文化空间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人们依旧能够在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人类学需要重新思考田野之外有关概念联想和认知的问题。在华北庙会的时空之中,真正可以体现出一种自然情境之下的认知范式的存在及相应的人自身内外平衡模式的发展。在庙会中的人、物和神之间的多种交叉互动中,人、物、神这三者构成了一种相互支撑的灵三角关系,并在各自的节点上有着一种概念范畴的自我分化和统合机制,由此而使得更大范围的地域联合与分化从概念范畴的意义上成为一种可能。而乡间庙会的活动本身,则无形中体现出...
早就拜读过永逸君赠送的《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朝山》《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等书,着实让我这个民俗学的门外汉开了眼界。正因为是外行,我是把这些书当“闲书”看的。好像听谁说过,书未必一定要有意义,但要有趣。这自然是外行喜欢说、喜欢听的。我带着极大的兴趣翻阅了永逸的书,很多故事确实有趣!但凭直觉或学术嗅觉,能够感到这些著作在民俗学中的意义肯定也不一般。无论如何,永逸著述增加了我对民俗学的...
5月6日晚,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民俗研究》杂志主编、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应邀做客山东大学东方文化大讲堂通识教育讲座暨“师说讲堂”,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平台做了“民俗学:在田野中理解中国”的精彩讲座。来自山大本校及各地院校近400名师生远程聆听。
2021年4月16—18日,“2021年乡村振兴背景下民俗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召开,来自北京、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各民族专家学者及多家相关媒体参会展开研讨交流。与会的专家学者结合得荣县的资源特色和地域民族民俗文化特色,发表了《乡村振兴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与收集方法》《民俗文化节目制作方法》《纳西...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馆,位于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纪广场南侧,毗邻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和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3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3000平方米,民族民俗类藏品40000余件。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展示东北古代及近现代民族最多、古今民俗事象最丰富的综合馆,是广大公众学习和了解东北民族民俗的课堂,也是旅游观光的重要景点。
2021年春节期间,中国民俗学会作为学术支持单位,参与了“支付宝集福”活动,与支付宝一起寻找生活的仪式感,尝试让传统年俗融入当代生活的新方式。
现代民俗学中所讲的“民俗”概念从学术实践来看是一种民俗学学术共同体内部相互协商基础上的集合概念,这一协商同时也是一个学术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包括重新界定和学术批评双重内涵的过程。同时,这种学术建构也决定了其可以在新的学术背景下被重新建构。现代民俗学预设了民俗学的研究应该是“一国民俗学”,日本学术界在自己的学术脉络中提出“世界民俗学”,因应了全球化影响下民俗生活与民俗研究学术的发展,是民俗学的增量事业...
美国民俗学家和人类学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民族学系荣誉教授罗杰·吉奈里(Roger L.Janelli)教授于2021年1月19日在首尔去世。吉奈里教授1975年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民俗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任教,从此在印大民俗与民族音乐学系和东亚语言与文化系任教30余年。吉奈里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东亚研究专家,长期探索东亚民俗和社会的历史...
城市以其各种层面特别是人口的异质性,决定了研究城市民俗与研究乡村民俗应该有所差别。“感受生活的民俗学”重视个体的经验性叙述,将这一观点应用于城市研究,比应用于乡村研究还要有优势。民俗研究可以考虑重点关注一类群体,即由乡入城的那些人。由乡入城群体的流动,不仅显示出城市文化传统创造与传承的合理性,同时还有助于理解城市价值以及城乡界限,甚至可以反过来去理解乡村。对由乡入城群体进行研究且注意访谈情境,更能...
近日,中国知网正式公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0版》。年报显示,《民俗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再次大幅度提升。影响力指数CI值达到690.004,复合影响因子由2018年的1.103提高到2019年的1.261;期刊综合影响因子由0.809提高到0.905,在历史学科38种期刊中排名第4位;复合总被引数达2165次,期刊综合总被引数达1003次。多项指标的数值、排名、增幅均创历史...
2020年11月21日,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开幕式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年会以“危机与抉择:疫情下的民俗民俗学”为主题,希望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探寻民俗民俗学如何化危为机,创新谋远。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洲、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鄢维新、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天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原副校...
2020年11月21日,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开幕式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年会以“危机与抉择:疫情下的民俗民俗学”为主题,希望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探寻民俗民俗学如何化危为机,创新谋远。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洲、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鄢维新、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天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原副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