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问题理论 民族史学 蒙古学 藏学 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世界民族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民族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民族学 民族关系相关记录49条 . 查询时间(0.198 秒)
2024年1月12日,主题为“文脉生生继绝学,实德绵绵传薪火”的《李文实手稿》《李文实西北民族关系史论稿》首发式暨李文实学术思想座谈会在青海民族大学举行。这是青海民族大学建校75周年活动的第一场重要学术会议。
打工经济背景下,社会矛盾触发点减少,团结互助范围扩大,平等和谐能力提升,共同繁荣发展意愿增强,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普遍提高,同时也面临着多元社会权威显现、文化消解和重构步伐加速、部分民族精英的民族意识增强等新情况。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可以从新兴社会权威引导、外来少数民族人口管理、外出打工人员民族意识教育和传统社区规范挖掘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控。
长期历史发展中,重庆市向家村蒙古族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保持着和谐互助关系。文章对民族关系双方在民族意识引导、社区管理、文化互动、经济互补等方面积累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散杂居民族关系的”日常生活建构“及其特点。
市场经济发展中,散杂居民族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体现在社会公共资源争夺、误解和担忧、区分意识、日常生活问题复摘要:杂化等方面。市场经济背景下民族意识缺乏有效引导、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缺失等因素是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实施区域性发展政策、加大民族意识引导和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来进行调控。
为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工作,12月5日,吉林省民族学会2020年年会暨东北亚民族关系学术论坛在我校举行。本次会议由吉林省民族学会主办、吉林外国语大学和吉林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来自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省民委、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科联、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等省内外20余家机构和单位的130余位专家学者、民族工作...
2019年10月26日,由西南民族大学主办、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和《民族学刊》编辑部承办的“网络社会与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明善致开幕辞。他向大家简要介绍了西南民族大学的发展史及在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张明善表示,在网络空间里,信息新生态产生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形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良性民族关系的诸多表...
2015年12月12日,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文化交往与身份认同:东北亚地区民族关系走向”学术研讨会。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上海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华文化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
近日,由广州大学和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共建的“广州城市民族关系研究中心”在广州大学揭牌成立。广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强,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陈丹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书,并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
藏族、门巴族和珞巴族,以及僜人和夏尔巴人,是世居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和族群。藏门珞民族从遥远的古代起就有着紧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他们共同开发和建设了祖国的西南边疆,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西藏文化。”日前结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西藏民族关系研究——以藏门珞民族关系的历史变迁为中心”课题负责人、西藏民族学院教授陈立明表示,“藏门珞民族之间的交往史和关系史,是我国西南民族关系史乃至中国民...
2013年10月18-20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3年年会民族关系专业委员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的《2013年民族关系国际研讨会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3年年会民族关系分会》在北京中协宾馆召开。
2013年3月12日上午10时,理论室2013年第二次学术沙龙在理论室会议室举行。本次学术沙龙由郑信哲研究员主讲,主要讲述了新时期城市居民多民族化现象和城市民族关系发展态势,冯卫民博士主持并予以评议,理论室成员参与了讨论。
城市少数民族社区改造是一个转变世居少数民族身份认同、促进城市民族融合的重要契机。借助空间拓展、关系网络的提升以及管理机制的更新,城市传统少数民族社区转变为新型现代社区,世居少数民族群众通过一系列实践行动形成跨越族群认同的社区认同,在新的社区平台上与其他城市公民平等互动,增进理解,实现城市民族关系的新发展。
民族国家的治理及整合是世界性问题,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广泛讨论。有学者认为,今天中国的民族政策,在某种意义上是苏联民族政策的延续,其弊端已显露,需要进行全面反思。也有学者认为,要实现我国民族政策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的转型,淡化附加在各族群(民族)成份上的政治权利,不允许以各族群(民族)成份来要求在国家享有或特定区域享有特殊权利和义务。21世纪的中国应当从本国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