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物理学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127 秒)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为检验标准模型及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提供了新途径,对其性质的精确测量是当前粒子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希格斯与矢量玻色子及第三代费米子(陶轻子、顶夸克和底夸克)的耦合在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上已被发现并精确测量,探测希格斯与第二代费米子(例如缪子、粲夸克)的相互作用成为基本粒子物理下一个重要里程碑。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能物理实验组李强研究员团队提出新对撞机概念——不对称能量的新型轻子对撞机。该研究近期发表于《Advances in High Energy Physics》。粒子物理权威媒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快报》(CERN Courier) 在2021年3—4月刊上也以新闻摘要(News Digest)形式对该研究进行了报道。
2020年9月16日,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研究委员会(Research Board)委员会批准了ATLAS实验的高颗粒度时间探测器项目(HGTD)的建设。这标志着该项目完成了预研和准备,正式进入到建造阶段。HGTD项目所研发的超快传感器芯片,超快读出芯片和大面积超快探测器集成等都是国际顶尖的全新技术,这吸引了中国、法国、美国、西班牙、德国等各国的参与。其中国内参与单位有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19日发布公报称,首次成功对反氢原子能量结构中的某些量子效应展开测量,测量结果与“正常”氢效应的理论预测相符,为今后更精确地测量这类量子效应和其他基本量铺平了道路。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近日在著名论文预印本网站arxiv.org上发文称,该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组(LHCb)发现了一种新的5粒子系统,而其最独特之处在于,这5个粒子分别处于不同的能态。LHCb捷报频传,各种重要物理实验结果层出不穷。仅最近几个月,该实验组就频频宣布一系列重大发现,如测量到一种非常罕见的粒子衰变,为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找到了全新证据等。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高能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与波兰克拉科夫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同行合作研制成功能够高精度确定粒子运行轨迹的新型超灵敏探测器。这种粒子可穿透的新型探测器可以在高密度粒子流的条件下确定直接靠近粒子诞生点(流峰)的粒子轨迹。在这种峰值探测器诞生以前,上述过程从未得到过跟踪记录。探测器已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NA61/SHINE装置上安装使用。实验目的是探索核物质在夸克-胶子等离子态(一...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15年7月14日宣布,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LHCb)发现了新粒子——五夸克粒子。早在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就曾预测五夸克态可能存在,然而同“上帝粒子”一样,五夸克粒子在此前几十年中一直是个谜。这项发现产生于LHC底夸克实验(LHCb),意味着科学家找到了物质的新形式。LHCb中国组负责人、清华大学高原宁教授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LHCb的实验,使人们相信自然界中除...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24日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今天在《物理评论快报》上提交了一份报告称,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LHCb)首次在B0s粒子的衰变中观察到物质—反物质的不对称性。这是已知的第四个亚原子粒子表现出了这种行为。
2012年12月4日,第一次中国-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hina-CERN)合作委员会会议在科技部召开。科技部、教育部、科学院和基金委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陈和生院士参加了会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负责科研的副所长S. Bertolucci教授、负责国际关系的F. Pauss教授和负责CERN非成员国关系的R.Voss教授参加了会议。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反氢激光物理装置项目组在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对反氢原子光谱进行了首次测量。据称,这是继该小组去年成功长时间束缚反氢原子之后,在研究反物质原子道路上又迈出的重要一步。 据介绍,研究人员用精密的磁场“陷阱”捕获反氢原子,然后用精确设定频率的微波照射它们,使其磁力方向反转,从而将反氢原子从“陷阱”中释放出来。反氢原子和氢原子碰撞湮灭后,会在“陷阱”周围的粒子探测器中留下特有...
日前,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邀请,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访问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考察了山大参加的两个重大国际合作项目AMS和ATLAS,商讨下一步合作内容。期间,徐显明还与丁肇中教授,AMS热系统首席科学家、山东大学程林教授一起接待了来访的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一行。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08年10月16日发表公报称,初步调查显示,发生于9月19日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工作事故是因两块磁铁之间的电连接部件出现故障造成的,它导致对撞机第三段至第四段隧道内大量氦气泄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