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数学生态学 化学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 生态毒理学 区域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工程学 生态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生态学 气候变化相关记录54条 . 查询时间(1.211 秒)
岳东霞,女,理学博士,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研究所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在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交叉科学研究领域,开展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为推动中亚干旱区与水资源紧密相关的人类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问题研究,交流包括气候系统、生态系统、水文系统、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与人类适应、新时期考古和历史地理等方面研究成果,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与科学学院定于2012年8月5日~9日召开“中亚干旱区水文和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响应”国际会议。欢迎国内外学术同仁参加,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自然物候期是气候变化最直观的植物信号记录,自然物候变化气候与自然环境变化的综合指标。基于1983-2009年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区典型植物马兰草、霸王、贝加尔针茅和羊草生长期物候观测资料和同时段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不同草原区典型植物物候期与气候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1983-2009年内蒙古草原区植物物候期总体呈提前趋势,但地域差异明显,典型草原区...
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的生态学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受研究手段和方法的限制,目前有关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而鲜为人知的地下部分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理论拓展。这其中,尤以根系生命活动调控为核心的根际过程及其生态学效应的认知最为缺乏。作为链接植物和土壤的关键通道,根系不但为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同时地下根系的生长、细根周转、分泌物、菌根...
基于江西省地面气象资料和农业气象试验站数据,分析了江西省双季稻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并利用生长度日(GDD)、低温度日(CDD)和高温度日(HDD)对1981—2007年江西省水稻各生育期热量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西省水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呈升高趋势,引起双季稻生长季缩短,其中,营养生长期日数减少最明显,而生殖生长期延长;生长度日和高温度日均增加...
利用2001—2008年逐年的MODIS地表覆盖类型产品,根据藏北高原地表覆被特征对原始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得到每年藏北高原地表覆盖类型图;运用分类统计、动态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藏北高原地表覆盖类型的变化,并结合研究区内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分析地表覆盖类型转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由于气候变暖速率的加快,研究区冰川雪被消融加速,冰川面积迅速萎缩,融化的雪水汇集到高原湖盆,使...
综述了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表明气候变化会造成生物物候期的改变,导致物种地理分布的变化,增加物种的灭绝速率。分析了利用模型进行气候变化影响模拟的技术,指出模型的适用性和不确定性。最后,针对中国相关研究的不足,展望了未来开展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方向。
2010年11月10日至12日,由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专业委员会、中科院湿地研究中心及广西科学院等主办、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承办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在美丽的广西北海圆满结束。本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重要生态功能和所面临的威胁,探讨全球变化背景下湿地生态过程及其作用机制、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恢复及可...
2000—2009年,采用野外样带调查与多点定位监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区域气候变化对达乌里胡枝子种群分布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气温的影响,达乌里胡枝子种群的适宜生长范围由西北向东南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种群分布的适宜温度在7.4 ℃~10 ℃,平均密度为13.9株·m-2,生殖枝数量平均为每丛11.4枝,生长稳定;受降水梯度的影响,达乌里胡枝子种群的水平分布已由典型草原地带的建群种或优势种扩展为...
陆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减缓。
1992—2006年在科尔沁沙地开展了草地放牧和封育试验,分析研究了人类放牧活动和气候变化对草地植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人类放牧活动对沙质草地植被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轻度放牧可使原退化草地植被盖度、高度、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提高,中度放牧下虽然草地植被盖度和高度有所下降,但对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无不良影响,持续过度放牧可以导致草地植被迅速破坏;②围栏封育可以促进退化草地植被盖度、高度、物种丰富度...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研人员范泽鑫和曹坤芳与德国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地理研究所合作,在横断山气候历史重建方面最近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建立了横断山中部地区主要针叶树种的树木年轮宽度和最大晚材密度年表网络;利用森林上限附近树轮宽度组合序列重建了横断山中部地区年平均温度变化历史,结果表明过去250年来该地区经历了4次明显的周期性冷暖交替,其中近20年来的迅速升温最为显著。
“越大越好”的老话似乎有点过时了。日前,《新科学家》杂志的文章指出:生态学家们认为,气候变化将使生物体形变小。但科学家们认为,马上就能找到缩小的动物是不现实的,因为这种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显现。尽管如此,加州大学的生物学家罗伊指出,“我们现在就需要考虑如何保护体形较大的物种了。”
2007-6-14 先生:您好!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针对这一全球性危机对我国生物体系演化产生的影响,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讨论,对于气候变化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还非常缺乏,已有研究系统性还有待提高。基于此,中国动物学会生物进化理论委员会,保护国际和北京...
2006-5-17 由湿地国际(WI)、全球环境中心(GEC)共同举办的第三届UNEP-GEF泥炭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综合管理项目指导委员会会议将于2006年5月18-19日在成都召开,会议旨在回顾“UNEP-GEF泥炭地与气候变化项目 ”实施以来各项目执行机构所开展的工作,总结各项目区泥炭地管理与恢复的经验和教训,展示项目成果,确认泥炭地恢复与合理利用战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