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民族史 民族关系史 民族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民族史学 清代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999 秒)
玉米于改土归流后传入武陵民族地区,在嘉庆、道光年间得到推广,到同治时期已经成为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玉米推广种植对地区群众的饮食结构、人口结构、文化发展、商业贸易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在既有研究认为乾隆中期(或嘉庆中期)巴蜀移民社会已经形成的基础上,对巴蜀各个区域包括盆地内部(川西平原区、川北浅丘区、川南微裙区)、盆地边部(盆地内部川东山地区,盆地边部北部边缘、西南边缘峨马雷地区、南部边缘 包含南山老林巴山老林、荆襄地区、官山老林)、盆地外部(东南边区、西北边区、武陵大山区)移民社会的形成时间作了进一步研究。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绪论对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本题研究方法、资料来源、重要概念、框架结构进行介绍。
2019年7月6日,中国民族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民族历史研究室承办,《民族研究》编辑部协办的“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边疆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2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并...
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清代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召开。会议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结构,把握统一多民族中国原则,树立中国在面对西方学术世界挑战过程中自身的学术话语。我校多位师生参会并发表观点和看法引发学术界广泛关注。据介绍,在当下中国清史学界,所谓西方挑战主要来自美国的“新清史”学派,因而本次会议涵盖诸多针对“新清史”的文章,不乏学者提出新的学术...
2015年5月19日上午10点,本所第三会议室,20多位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围坐在会议桌旁。“民族史研究的基础与前沿”第二讲准时进行。主持人梁景之先生首先指出,清代“奠茶酒”礼仪是民族史、清史乃至民俗学、人类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饶有趣味但却容易被忽略的课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在更为广阔背景下的深入系统研究,无疑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和意义。随后,主讲人万红女士借助PPT,开始了讲演。
清代,云南藏区的纠纷解决管辖和规范渊源都发生了重大变迁,表现出多元化和趋同性的特点,多元和趋同的成因是中央王朝对云南藏区社会控制的加强和云南藏族对中央纠纷解决机制与当地固有纠纷解决机制的博弈取舍。研究云南藏族纠纷解决机制的变迁,对今天正确处理中央和民族地区的互动,在民族地区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具有借鉴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