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蛋白质工程 酶工程 发酵工程 生物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工程 三维结构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155 秒)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专利:从中药等天然产物混合体系中高效,快速获取靶分子与靶蛋白复合体精细三维结构的新方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靳文菲课题组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赵可吉实验室合作发表二倍体基因组三维结构的科研成果,该论文以“Diploid genome architecture revealed by multi-omic data of hybrid mice”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enome Research(基因组学领域唯一的自然指数期刊)。该研究利用多组学技术研究杂交小鼠揭示同源染...
2019年12月5日,山东大学生殖医学陈子江教授团队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刘江教授团队再次合作,在《自然》(Nature)杂志以长文形式(Article)发表了题为“Key role for CTCF in establishing chromatin structure in human embryos”的突破性成果。该成果首次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中的染色质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发现CTCF蛋白对...
2019年11月1日,我校生命学院宁康教授团队联合软件学院薛志东教授团队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计算医学与生物信息系张阳教授团队,在利用微生物组大数据辅助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领域取得新突破。该联合团队研究成果《Fueling ab initio folding with marine microbiome enable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predictions of new p...
人体是为生存而建造的。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受到一组免疫蛋白的严密保护,而且这些免疫蛋白装备了几乎万无一失的雷达来检测外来的或受损的DNA。
2018年4月26日,华中农业大学曹罡课题组与李国亮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Genetics联合发表题为“Digestion-ligation-only Hi-C is an efficient andcost-effective method for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介绍了一种新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DLO Hi-C),为...
蛋白ADAM10在健康的细胞间通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功能故障与神经退化、一些乳腺癌和哮喘存在关联。
染色质在细胞核中折叠成高度复杂的三维结构,并且在细胞分化、增殖等过程中被动态调控。染色质构象捕获技术如5C、Hi-C 和 ChIA-PET 可以捕捉基因组范围的高分辨率染色质相互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三维基因组和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例如,染色质形成的环状结构可以使基因的启动子和相距较远的增强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影响基因表达。哺乳动物细胞的三维基因组形成约1 Mb的拓扑结构域 (Topological...
2017年6月8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颜宁研究组在《细胞》(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人源脂类外向转运蛋白ABCA1的结构》(Structure of the Human Lipid Exporter ABCA1)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胆固醇逆向运输过程中的关键蛋白ABCA1近原子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为理解其作用机制及相关疾病致病机理奠定了重要基础。胆固醇广泛地存在于高等动物的各类组织细胞当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蔡刚课题组与南京农业大学王伟武课题组和中国科大刘海燕课题组合作,首次揭示了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突变蛋白-ATM激酶的精细三维结构,为理解ATM激酶活性严谨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及研发新型肿瘤放疗的增敏剂提供了重要线索,该研究成果以“Structure of the intact ATM/Tel1 kinase” 为题发表于2016年5月27日的...
2015年8月21日,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简称“上海设施”)质谱分析系统用户清华大学施一公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 的研究论文。该文章中解析了酵母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上海设施质谱分析系统负责人黄超兰和她的团队成员黄敏参与了...
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与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直接相关的人源γ分泌酶复合物(γ-secretase)的精细三维结构,为理解γ分泌酶复合物的工作机制以及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在人类对该病的研究历史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填补了空白。该成果以长文的形式由英国《自然》杂志于2014年6月29日在线发表。
美国科学家近日利用X射线结晶学方法,揭示了控制细胞衰老定时机制的端粒酶(Telomerase)的关键部位。这一成果有望为绝大部分的人类癌症提供安全的治疗手段。相关论文2008年8月3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上。 端粒酶维持着端粒的长度,它在胚胎干细胞中高度表达,使得胚胎干细胞不断进行分裂却不会遭受染色体损伤。绝大多数成体细胞缺乏端粒酶,导致功能DNA的逐渐丧失。这被认为是...
基因-蛋白质-三维结构 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慕尼黑大学罗伯特.胡伯教授 纪念会上做精彩学术报告 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慕尼黑大学罗伯特胡伯(Robert Huber)教授做了题为“基因-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学术报告。 他说,伦琴发现X射线(1895年)及其后劳埃(Laue)发现晶体的X射线衍射(1912年),开创了晶态物质结构研究的新纪元。1953年Perutz在当时的同晶置换原理上,发现了...
2005年9月27日,以清华大学饶子和院士、王志新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973计划项目“蛋白质功能、三维结构与折叠原理研究”课题结题验收会在生命科学馆召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