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病毒学 >>> 病毒生物化学 分子病毒学 病毒生态学 病毒分类学 病毒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病毒学 生命科学学院相关记录58条 . 查询时间(0.574 秒)
2024年1月23日上午,炳灵学术论坛在生命科学学院举行,华中农业大学姜道宏教授应邀作了题为《真菌病毒研究理论与应用》的学术报告。学院副院长曾长立主持报告会,4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了报告。
周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强研究员课题组以细胞内重要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技术研究与重大疾病或者重要生物学过程相关的膜蛋白的结构以及工作机制。
魏磊教授,博士生导师,我们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1.结合生物化学,病毒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结构生物学等手段来全面阐释乙肝病毒基因组的形成极其调控的精细分子机制;2.其他类型的重大传染病病毒(如冠状病毒,艾滋病毒等)的复制同宿主基因相互作用的机制;3.筛选设计抗病毒的药物;开发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研究病毒发病机制。
索氏梭菌(Paeniclostridium?sordellii)是一种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可感染人和其他动物引起组织坏死,肠毒血症,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等严重疾病。该细菌常见于环境中,并有一定几率定植在人体肠道和女性生殖道中(约3-4%)。目前,索氏梭菌引发的急性感染病例总数不多但却非常致命。约74%的索氏梭菌急性感染发生在女性分娩或流产过程,致死率接近100%。
肖炜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噬菌体制剂的开发与应用;高盐环境、湖泊微生物(噬菌体)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机制。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赵燕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红雨课题组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VMP1 and TMEM41B are essential for DMV formation during β-coronavirus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内质网定位的自噬蛋白VMP1和TMEM41B是β-冠状病毒侵染过程中必...
李婷婷 ,1992年11月,湖南邵阳人,“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百人计划”青年人才、湖南省优青等人才项目获得者。2014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至2020年先后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匹兹堡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21年03月加入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担《生理学》等学科教学工作。主要从事病毒感染与致癌机制、肿瘤代谢以及抗病毒药物研发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共发表SCI论...
近日,内蒙古大学胡薇教授、高洁副研究员及福建医科大学郑春福教授在病毒学顶刊Journal of Virology (JVI) 以封面文章(4月首刊)形式发表综述:When Poly(A) Binding Proteins Meet Viral Infections, Including SARS-CoV-2。该综述全面总结了病毒感染过程中进化的多种策略来操控PABPs蛋白从而增强病毒复制的最新研究...
方芳,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流感病毒及流感病毒疫苗等研究,承担本科生《病毒学》和《微生物学》教学。曾主持国家自科基金、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基金、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等项目;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等课题。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国内外期刊共计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0篇。
2022年1月6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冷冻电镜中心研究教授王培毅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Receptor binding and complex structures of human ACE2 to spike RBD from Omicron and Delta SARS-CoV-2”的研究论文,首次解析了新冠病毒两个关键...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和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的防控是全球公共卫生难题。这两种病毒是同属于黄病毒科的蚊媒病毒,可分别引起登革出血热和新生儿小脑症。两种病毒感染细胞时,首先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入胞,之后进一步与细胞内膜融合,将基因组释放到细胞质中。人源单克隆抗体C10可有效中和寨卡病毒和登革病毒感染,但是其分子机理并不清楚。
苏维恒,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HSV-2等,开展:1,分子病毒学、免疫学研究,阐明病毒的感染和致病机制;2,抗病毒药物发现,筛选和评价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及草药提取物,为药物开发提供候选。本人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累计8项, 发表SCI论文累计36篇,申请专利5项。
高峰,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长期以来一直研究人类和猿猴免疫缺陷病毒(HIV/SIV)的起源、进化和遗传变异,以及从进化角度研究HIV/SIV的基因功能、发病机制和疫苗。他发现HIV-1起源于黑猩猩,他的工作也为HIV-2起源于白眉猴提供了遗传证据。他通过减少流行的HIV-1毒株和疫苗之间的遗传距离来诱导具有亚型间交叉免疫应答开发了共性基因疫苗方法。他目前研究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广谱中和抗体的...
自2016年以来,杨洋副教授团队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患病家畜脑内分离多株狂犬病毒,并向各单位和个人提供狂犬病的检测和防治方案。2017年,在锡盟地区分离的一株狂犬病毒命名为CNIM1701(GenBank:KY649620),其对成年小鼠极具致死性,连续传代弱化后,失去对成年小鼠致死性,并且在细胞中能快速复制。通过序列比较发现弱化后狂犬病病毒G蛋白83位点发生突变(Lys→Arg)。通过反向遗传学技...
2020年12月16日,应云南大学生命科学中心邀请,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毅老师于生命科学学院一栋报告厅以“水稻抗病毒研究”为题作了精彩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杨崇林教授主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