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昆虫学 >>> 昆虫生物化学 昆虫形态学 昆虫组织学 昆虫生理学 昆虫生态学 昆虫病理学 昆虫毒理学 昆虫行为学 昆虫分类学 实验昆虫学 昆虫病毒学 昆虫遗传学 昆虫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昆虫学 生物学相关记录94条 . 查询时间(0.595 秒)
生物钟控制了代谢、进食-禁食周期以及睡眠-觉醒活动的日常波动,并在衰老和各种代谢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果蝇是研究昼夜节律调节的关键模式生物,已通过遗传筛选鉴定出了大量具有特征的时钟基因。鞘磷脂(SM)在果蝇中为神经酰胺磷酸乙醇胺(CPE),是形成动物细胞质膜的主要鞘脂成分之一,并且普遍分布在所有组织中,特别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丰富。前期脂质组学工作发现,个体血浆中鞘磷脂生物节律存在巨大差异,但迄今为...
生物钟控制了代谢、进食-禁食周期以及睡眠-觉醒活动的日常波动,并在衰老和各种代谢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果蝇是研究昼夜节律调节的关键模式生物,已通过遗传筛选鉴定出了大量具有特征的时钟基因。鞘磷脂(SM;在果蝇中为神经酰胺磷酸乙醇胺,CPE)是形成动物细胞质膜的主要鞘脂成分之一,并且普遍分布在所有组织中,特别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丰富。我们前期脂质组学工作发现个体血浆中鞘磷脂生物节律存在巨大差异,但迄今为...
基因组生物学及其未来发展论坛(网络报告):昆虫寄主适应性的遗传机制(时间:2022年4月7日15:00)。
赵小明,男,1984年生,安徽临泉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三晋英才”优秀青年人才,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4年6月于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同年8月入职山西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工作。2014年至今,以飞蝗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事昆虫表皮发育及害虫生物防治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一等资助),山西省应用...
刘晓健,女,1983年生,河北人。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于山西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入职山西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工作。2007-2013年在读研究生期间,以飞蝗为研究对象,开展飞蝗几丁质代谢关键基因的功能及调控机理研究。2013年至今,从事昆虫蜕皮分子机制及调控机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西省科技厅青年基金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1项,以第一...
张婷婷,1986年10月生,山西寿阳人,博士,山西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昆虫胚胎几丁质发育与进化;昆虫基因编辑;巴西苏木素抑制膀胱癌机理研究。专利:1.一种飞蝗胚胎显微注射预处理装置;张婷婷;董卿,实用新型专利,201721494564.0,山西大学;2.一种用于放置显微注射针的固定和消毒装置;张婷婷;张帅娜;实用新型专利,20160746165.8,山西大学...
吴海花,女,汉族,1976年生,山西繁峙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博士后基金1项,省内横向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山西省高校科技开发项目2项,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1项。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6篇,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张敏,女,1978年1月生,山西太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动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目前主要从事飞蝗胚胎表皮发育与进化方面的研究,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面上基金1项,青年科技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留学基金1项,横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合作研究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张建珍,女,1971年生,山西五台人。山西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山西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所长。1997年于扬州大学获硕士学位,2006年在山西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晋升为教授职称并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至今从事昆虫科学研究20余年,以飞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昆虫表皮代谢系统,开展昆虫表皮形成机制及害虫防治新靶标研究;解析昆虫RNA干扰效率差异的分子机制,研发害虫防治...
2021年6月1日,Nature旗下子刊The ISME Journal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农学院叶恭银教授团队题为“A novel cripavirus of an ectoparasitoid wasp increases pupal duration and fecundity of the wasp’s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host”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蝇蛹金小蜂体...
近年来,非营养增甜剂广泛地被添加于日常产品中,旨在不影响风味和口感的条件下,减少食物和药物中的总能量而减少人们对热量的摄取。目前研究发现莱鲍迪甙A具有改变人类表皮细胞的细胞周期、缓解小鼠肝纤维化和缓解小鼠非酒精脂肪肝肝炎的作用。然而莱鲍迪甙A是否具有更多体内生理功能还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税光厚研究组使用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作为实验对象,以探究莱鲍迪甙A潜在的生理作用。结果发现...
2021年1月4日,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英古生物学者近期进行的一系列研究,为人们展现了跳蚤这类常见寄生昆虫不为人知的进化史。研究发现,跳蚤的分类学“地位”比通常认为的更低。它们的祖先可能并不吸血,体型可达现代跳蚤的4倍左右。“我们用最新的基因组学等方法,将跳蚤的基因数据与其他昆虫比对。这好比在基因层面让跳蚤‘认祖归宗’。”领导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晨阳...
作为具有自我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智慧生物,我们人类知道健康的生活需要机体维持能量的平衡,因而会对营养物质的摄入做有意识的安排和精确调节——看看社交网络上流行的各种健康食谱、各种减肥计划,就知道我们现代人在这个问题上倾注了多少精力。然而这种能力却并不是我们特有的,其它被认为没有人类“聪明”的动物,即便不需要这些科学合理性的指导,似乎也能通过高效的方式对它们的进食行为进行调节,达到能量状态最优化的结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