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生物学 生物相关记录23032条 . 查询时间(1.113 秒)
着丝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重要结构,其功能异常通常会导致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无法正确分离,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着丝粒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其核小体含有H3组蛋白变体CENH3。2024年来,通过对CENH3的编辑,已成功在拟南芥、玉米和小麦等植物上实现了单倍体诱导,揭示了在植物育种中着丝粒研究的潜在价值和重要性。此外,着丝粒也是人工合成染色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对着丝粒结构和功能的深入解析不仅是染...
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研究组联合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A spatiotemporal atlas of cholestatic injury and repair in mice”。该研究以细胞水平的空间分辨率描绘了胆汁淤积与再生过程中的损伤响应和微环境信号的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第二版)经第二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于2024年3月正式出版公布。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
关于召开“2024第四届生物发酵营养源高峰论坛”的通知(第一轮)。
经国防科工局批复,某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计划于2024年发射。此次卫星工程旨在面向粮食安全、种质资源创新、高端空间科学、自主可控技术验证等重大需求,开展空间实验研究,推动航天育种、空间材料、空间生物医药等空间环境利用技术加速发展。针对微生物航天育种领域,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所属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实施本次返回式卫星微生物搭载的组织、宣传和征集等工作。CICC现公开征集本次返...
2024年4月9日,全国高等学校第七届细胞生物学“创意课堂”作品大赛决赛在福州海峡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21级徐剑锋、郭振宇、李梓豪、李好4位学生制作的创意课堂作品《细胞凋亡战记》以第一名成绩获得卓越创意(一等奖),董鸣皓和张子健同学制作的创意课堂作品《癌飚》获得优秀创意(二等奖)。
2024年4月12日,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24年全国学术大会·福州圆满闭幕。闭幕式由学会第三届监事会副监事长李朝军教授主持。学会第十三届理事长宋保亮院士总结此次大会整体情况:会议共邀请十余名院士,8位大会特邀报告人,330位学术报告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200余人参会。会议设立了 29个专题学术分会场,8个Mini卫星会,4场暖场活动, 7场特色活动,19个工作会议;共收录摘要387篇,墙报1...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24年全国学术大会·福州于2024年4月8-12日在福建福州顺利召开,在会议期间举办了系列国际交流活动,取得丰硕的成果。会议邀请了皇家学会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MRC的David Barford教授做大会特邀报告,围绕“Insights into mechanism of chromosome segregation from kinetochore structures...
胶原蛋白是人体中重要的功能材料,可为细胞和组织提供结构支撑,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组织修复。在器官制造领域,胶原蛋白可作为支架材料,提供细胞附着和生长的框架,促进组织器官的重建与修复。然而,由于胶原蛋白具有明显的软物质属性,使得对其进行高精细度结构的加工非常困难,大大制约了胶原材料在器官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2024年4月10日上午,整合生物学前沿论坛——卵巢衰老及卵子老化,在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C605会议室举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首席科学顾问、生殖医学中心研究员孙青原应邀作学术报告,报告由生医学院陈振夏教授主持。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病害。提高小麦的白粉病抗性,尤其是广谱抗性,是当前小麦抗病育种领域的重要任务和挑战。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 AABB)是普通小麦的野生祖先种,经历了长期复杂的环境演变,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现代小麦抗病遗传改良的宝贵资源。
沙库巴曲(或沙库必曲)缬沙坦 (Entresto®,sacubitril/valsartan) 是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ARNI) 类药物,主要治疗心脏衰竭和高血压类疾病。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聚焦于利用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氢化与转氨酶催化的还原胺化反应分步构筑此中间体,需要分离、纯化,同时存在过渡金属废料处理、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因此构建一种绿色、高效的沙库巴曲中间体合成...
报告内容将回顾微生物组与病毒组研究的简要历史,阐述并展望微生物组与病毒组的技术前沿。微生物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韧,早期关注的是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二十一世纪初,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组从结构向功能的转变。今天的微生物组,则进一步发展到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宏蛋白组、宏代谢组相结合,尤其关注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之间关系及其机制,即多组学研究。自本世纪以来,病毒组的研究兴起来,病毒的富...
乙酰胆碱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神经递质,在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中有重要意义。乙酰胆碱是胆碱能神经元合成并利用的主要神经递质。当乙酰胆碱从神经末梢释放时,它能够结合并激活定位在突触前/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诱导神经元的兴奋,介导并调控大脑中认知以及运动相关过程的信息传递。当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完成信号传递后,乙酰胆碱酯酶会将其分解为醋酸盐和胆碱。游离的胆碱会进一步被定位在突触前膜上的高亲和力胆碱转运蛋白CH...
2024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王奇慧研究员团队与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PloS Pathogens发表题为“Broad-spectrum Delta-BA.2 tandem-fused heterodimer mRNA vaccine delivered by lipopolyplex” 的研究论文,针对新冠Omicron变异株研发设计了一种基于LPP(...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