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细菌生物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146 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菌生物膜研究模型,其特征在于:由包埋有细菌的海藻酸盐-聚阳离子络合微胶囊形成,并培养得到,微胶囊内菌体增殖后即表现出细菌生物膜特点。该模型可用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细胞生物膜的特异基因表达及相关信号系统的研究。
近日,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发表了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顾兵教授、刘晓晓副研究员一项题为“希瓦氏菌通过H-NS蛋白乙酰化降低氮代谢调控因子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文章。该研究以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为基础,发现了细菌全局调控因子H-NS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的新机制,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细菌耐药难题。
2023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马旅雁研究团队在mLife期刊发表题为“Dual functions: A coumarin–chalcone conjugate inhibits cyclic‐di‐GMP and quorum‐sensing signaling to reduce biofilm formation and virulence of pathogens”的研究论文...
2023年9月13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马旅雁研究员受邀在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发表了题为“Regulation of Biofilm Exopolysaccharide Bio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综述文章。
2022年5月7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钟超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Photocatalyst-mineralized biofilms as living bio-abiotic interfaces for single enzyme to whole-cell photocatalytic applications...
细菌是具有产氧光合作用的自养型微生物,其个体微小,数量庞大,广泛分布在海洋和陆地环境中,同时部分蓝细菌又具有固氮作用,所以蓝细菌在全球碳循环和氮循环过程中都扮演重要角色。2-甲基藿烷类化合物(藿多醇和藿烷)是一类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蓝细菌生物标志物。2-甲基藿多醇被广泛用于估测近现代沉积物中蓝细菌生物量和群落结构。而2-甲基霍烷则被应用于指示地质历史时期蓝细菌生物量和重建古环境。本文总结了近年来...
不少老病号遇到过这种尴尬的局面:慢性炎症久治不愈,抗生素几乎失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近日宣布,该校科学家用纳米微粒打碎了顽固的细菌生物膜。这一发现将为细菌生物膜引起的慢性炎症提供治疗思路。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环境毒理与生态研究室研究员吴李君课题组在细菌生物传感器对水环境中砷的快速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针对砷这一危害较大的环境污染物,通过定向进化技术构建更加灵敏高效的砷的细菌生物传感器,实现了方便易行、低成本的砷的快速检测。上述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环境科学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DOI: ...
由于脂肪烃生物燃料具有高能量密度、低吸湿性和低挥发性,且与现有发动机和运输设施相兼容等优点,已经成为传统石化液体燃料的最佳替代品之一。基于蓝细菌作为光合能源微生物体系的优势,通过蓝细菌高效定向生物合成脂肪烃,实现单一生物体内直接利用太阳能和二氧化碳高效制备新型优质生物液体燃料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脂肪烃生物燃料具有高能量密度、低吸湿性和低挥发性,且与现有发动机和运输设施相兼容等优点,已经成为传统石化液体燃料的最佳替代品之一。基于蓝细菌作为光合能源微生物体系的优势,通过蓝细菌高效定向生物合成脂肪烃,实现单一生物体内直接利用太阳能和二氧化碳高效制备新型优质生物液体燃料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灵敏的新成像技术,揭示了生物被膜(biofilms)结构的一些细节,从而打开了攻击如霍乱、囊性纤维化患者肺脏感染以及慢性鼻窦炎等因形成生物被膜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大量细菌性疾病的大门。相关论文发布在7月13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由于滥用抗生素,人类致病菌的耐药日益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据统计,细菌感染80% 以上与细菌生物被膜有关。近年来,有关细菌群体感应和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乃至机理已有报道,但就群体感应与细菌生物被膜的关系却报道较少,而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会为解决致病菌耐药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本文立足群体感应和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结合本课题组的阶段性研究内容,拟阐明细菌群体感应与生物被膜形成的关系。
一个生物学小组阐明了细菌是如何在准确的时间进行细胞分裂的生物化学机制,这对掌握所有生物体(从细菌到人类)是如何利用它们的生物钟控制基础的细胞功能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细菌生物膜国际研讨会在沪召开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人工植入脏器等日益多见,细菌生物膜作为一种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菌群体,越来越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难题。由复旦大学、丹麦科技大学和我中心共同举办的“细菌生物膜国际研讨会”于近日在沪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医学院闻玉梅院士主持。来自丹麦、美国、德国的5位国际著名专家以及来自北京、...
细菌生物被膜实验方法学的研究           2007/7/28
期刊信息 篇名 细菌生物被膜实验方法学的研究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作者 陈迁,王睿 第一作者单位 刊物名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页面 1997;2(4)L:295-299 出版日期 1997年 月 日 文章标识(ISSN) 相关项目 蛋白水解酶对细菌生物被膜耐药屏蔽的影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