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抑郁症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149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李华芳合作,对包括抑郁症(MD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HC)在内的队列的粪便和血液样本进行了多组学分析,该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MDD的发病机制,为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研究提供重要依据。相关研究发表于《精神病学研究》。
2024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李华芳主任共同在Psychiatry Research发表题为“Integrated multi-omics analysis reveals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and systemic disturbance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
郁症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疾病负担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然而从儿童青少年到整个成年时期,抑郁症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为疾病诊治带来了巨大挑战。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基于抑郁症磁共振脑影像大数据和脑功能连接组学规范化模型,识别了抑郁症神经生物学亚型。该成果于近日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上,题为:Mapping neurophysiological subtypes of m...
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郭增才课题组联合重庆医科大学谢鹏课题组在精神疾病领域权威学术期刊《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在线发表题为《一条从内嗅皮层到视觉皮层的神经环路调控抑郁样行为》(An entorhinal-visual cortical circuit regulates depression-like behavi...
抑郁症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疾病之一,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其中,兴奋性突触的异常调节是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的假说之一。而应激导致的抑郁症发病则是经典假说之一。根据应激假说,长期持续的高应激状态(如自然灾害、创伤后或长期处于高压的生活状态)导致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过度激活是抑郁症发病的关键机制。下丘脑是脑内情感调节神经网络的重要节点。位于下丘脑室旁核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是调节...
针对难治性抑郁症,上海科学家与医学专家联手运用脑机接口和神经调控这一世界前沿技术,去尝试破解这一疾病的最新治疗方法。12月11日,上海瑞金医院脑机接口及神经调控中心成立仪式于瑞金医院举行,同时中心的第一个临床脑机接口研究项目——“难治性抑郁症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治疗临床研究”正式启动,未来更多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将在此获益。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复杂精神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难题,然而因为对这类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其诊疗往往存在难题。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报道了许多非编码变异与精神疾病显著相关,这些变异是否存在生物学功能及相关机制仍需深入探索。例如,GWAS研究发现染色体16p11.2区域的常见变异(common variant)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但具体的分子...
抑郁症是目前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以兴趣或愉悦丧失,情绪沮丧,认知功能受损,绝望,焦虑和睡眠障碍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约6%成年人受抑郁症影响,且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正常人高约20倍。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使得抑郁症成为全球主要的疾病负担和致残原因。大量研究表明,抑郁症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抑郁症的遗传力为37%左右,表明遗传因素在抑郁发生中具有一定作用。近5年来,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取...
分析普拉克索联合行为疗法对早发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评分,非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60例早发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服用普拉克索治疗,联合组采取普拉克索联合行为疗法,替代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HAMD评分和UPDRS第2、3部分的评分差异以评估患者抑郁程度,非运动症...
北京时间2019年3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要寻找抑郁症的起源,一般人都不会第一时间想到研究患者的肠道。但早在20世纪初,一位名叫乔治•波特•菲利普斯(George Porter Phillips)的医生就提出了这一预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于春水教授课题组最近报道了重度抑郁症遗传风险预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向阿尔兹海默症转换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2018年11月14日发表在国际综合性学术杂志《Brain》(2017年影响因子10.848,5年影响因子11.202),题目为“Neurobiological substrates underlying the effect of g...
罹患抑郁症何以通常伴有睡眠问题?尽管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早在百年之前已为人类所知,其背后的“所以然”却长期不甚明晰。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领衔来自英国华威大学、牛津大学等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首次在脑神经机制层面为这一问题给出答案。其研究结果显示,外侧眶额皮层,楔叶以及背侧前额叶皮层等脑区共同构成抑郁问题与睡眠质量关系的脑神经环路基础。这一研究首次发现了抑郁症与睡眠...
抑郁症单胺假说”改善了数百万抑郁症患者的状况,但与此同时,它也对许多患者毫无作用。这项假说可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它是几乎所有抗抑郁药的前身。科学家观察到,缺少单胺类神经递质 (包括血清素) 会引发抑郁症。基于这项发现,他们研发出了种种抗抑郁药,如 SSRI 类抗抑郁药。但问题在于:这些药不是对所有患者都管用,30% 的人服药后没有疗效。因此,针对抑郁症的病因,我们需要其它的解释。
与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等高遗传性的精神疾病相比,抑郁症往往伴随较低的遗传度(30%–40%),而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表观遗传因素在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中有重要作用。microRNAs是一类重要的表观遗传调节因子,能够调节超过50%的人类基因,因此越来越多的精神病学研究开始关注 microRNAs。microRNA132(miR-132)被认为是与抑...
以往的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大脑中关键成分的含量要低于非抑郁症患者。而最新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一种与抑郁症相关的关键成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蛋白,其在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含量远高于非抑郁症患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