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玉米相关记录238条 . 查询时间(0.281 秒)
前期,中国农业大学自主研发出了基因编辑技术底盘工具CRISPR/Cas12i和CRISPR/Cas12j,并分别在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中建立了基因编辑技术体系。为了进一步拓展该工具的应用范围,团队选取了起源于我国且最为古老的农作物黍稷 (又称糜子) 为研究对象,开展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建立的研究。黍稷作为抗逆先锋作物,具有出色的节水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点。同时,黍稷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较强的环...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高温热害等频繁发生,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对于玉米耐热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相对有限,只有少数几个基因的功能被解析。热激转录因子HSF家族,作为植物热胁迫反应的关键转录因子,在玉米应答高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仍然未知。
2024年3月22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巫永睿研究团队与上海师范大学王文琴研究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 “An ARF gene mutation creates flint kernel architecture in dent maize”的研究论文。他们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首次克隆到了将马齿玉米改良成硬粒型籽粒的关键基因Fka1(ARF...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含玉米黄素的锦灯笼肽的制备方法及其抗氧化活性,具体地说利用锦灯笼果实制备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富含玉米黄素的生物活性肽。利用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将锦灯笼果实的蛋白质制备成为小分子的肽,而且富集了锦灯笼中玉米黄素;所制备的产品不仅具有抗氧化活性,而且可缓解眼疲劳、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白内障等眼疾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可应用于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3年12月15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巫永睿研究组联合齐鲁师范学院玉米分子育种研究院路小铎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Maize DDK1 encoding an Importin-4 β protein is essential for seed development and grain filling by mediati...
RNA编辑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其作为一种RNA转录后加工机制对于调控基因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RNA C-U的编辑是胞嘧啶(C)经过脱氨转变为尿嘧啶(U)的过程,在此过程中PPR (pentatricopeptide repeat)结构域通常负责识别编辑位点,而DYW结构域则负责提供脱氨酶活性完成C-U的编辑。而E类和E+类PPR蛋白因缺失DYW结构域无法单独完成脱氨过程,需分别通过招...
2023年11月8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巫永睿团队和上海师范大学王文琴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patial transcriptomics uncover sucrose post-phloem transport during maize kernel development的研究文章。该研究利用空间转录组方法,划分...
2023年10月23日,植物学期刊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鹏研究组题为“Regulatory NADH dehydrogenase-like complex optimizes C4 photosynthetic carbon flow and cellular redox in maiz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玉米维管束鞘细胞中NDH复合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ZmSTP1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促进植物根系单糖吸收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从重要粮食作物玉米中获得了一个具有糖吸收功能的蛋白,此基因在玉米的根尖表达,具有吸收和转运多种单糖的功能;将该基因转入模式植物拟南芥可提高转基因植株对特定糖的吸收能力,显著提高土培植株生物量和种子产量,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同时从碳水化合物对氮效率提高的角度考虑,更是有望改善植物氮效率,培育氮高效农作物。
2023年7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基因组选择育种创新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技术中心合作,解析了玉米转录因子Opaque2激活RNA聚合酶共有亚基ZmRPABC5b,进而影响玉米籽粒发育和淀粉、醇溶蛋白积累的分子机制。7月5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专利:特异性识别玉米素的核酸适体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2023年6月15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赖锦盛教授团队以题为“A complete telomere-to-telomere assembly of the maize genome”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上在线发表了玉米全基因组所有染色体端粒到端粒完整无间隙组装结果,在复杂动植物基因组中第一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基...
2023年3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在解析玉米倒伏抗性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2023年3月14日以“Localauxinbiosynthesisregulates brace root angle and lodging resistance in maize” 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ewPhytologist” 上。
2023年3月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揭示了微型核糖核酸miR408通过靶基因ZmLAC9调控次生细胞壁的厚度和维管束的发育参与玉米适应盐胁迫的新机制,该研究结果为培育耐盐玉米新种质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植物生理(Plant Physiology)》杂志在线发表。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集粮、经、饲于一体,也是利用杂种优势最为广泛的作物,杂交种普及率近乎100%。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已在杂交制种中得以应用,可以免除人工或机械去雄,降低制种成本,提高种子质量。然而,这类不育系存在着易受专一病原小种的侵染、恢复源受限、不育性状不稳定等缺点。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克服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上述缺点,但保持和生产不育系种子是其应用的技术瓶颈。基于基因编辑的新一代杂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