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物理学 质子相关记录246条 . 查询时间(0.115 秒)
简要回顾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验研究稀土区β缓发质子衰变的历史. 综合报道了在过去10年内中科院近物所实验研究稀土区近滴线核的β缓发质子衰变的进展, 主要包括首次观测沿奇Z质子滴线的9种新核素的β缓发质子衰变以及rp-过程中两种等待点核的衰变新数据, 并将这些结果与不同的核模型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最后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初步展望.
在质量区A<70范围内,对远离β稳定线的缺中子核质子衰变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预言,计算基于Kelson-Garvey核力电荷对称质量关系和同位旋相似态质量公式,给出了预言的核素图,将预言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对绝大多数已发现的核,质子能量在300keV以内符合得很好.计算同时指出双质子、三质子衰变的可能性,并给出了目标核.
在能量低于300MeV的能区中讨论了含有罗仑兹不变性的相对论性光学势.并用严格的分波方法求解含有标量势和矢量势的Dirac方程.对质子在300—65MeV能区中与40Ca核作计算并与弹性散射微分截面dσ/dΩ,分析本领Ay(θ)和自旋转动函数Q(θ)的实验结果比较.看到改进了的相对论性光学势与这些实验值符合甚好.
理论和实验结果都表明17F的第一激发态有质子晕存在.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和Eikonal近似研究了质子晕核17F的第一激发态的电子弹性散射过程. 计算了17F的第一激发态的电荷形状因子,并与16O和19F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和讨论.结果显示质子晕的存在会使中等转移动量的电荷形状因子产生明显的变化,并且使低转移动量的电荷形状因子趋于降低.这说明电子散射对质子晕的存在是非常敏感的,表明可以用电子散射对奇特核...
本文从理论上讨论了反质子与电子偶素碰撞而形成反氢原子的一些特点,进而分析了在实验室中制备反氢原子的可能性.
利用整个中能区的质子总截面和朝前散射振幅作为手段,对原子核12C和16O的α粒子结构模型进行了检验.讨论了4He的总截面.结果是对12C和16O的α粒子结构观点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持.
运用多次散射理论获得中能区的反质子光学势.这一光学势扩大到包含自旋轨道耦合项,并用它求得反质子的扭曲波.在扭曲波冲量近似下,讨论中能区反质子与原子核非弹性散射的微分截面和极化度.计算反质子能量从180-508MeV间12C12C的2+,3-态的和Pf(θ).在低能端理论结果 能够很好的符合 实验.同时预言了更高能量下可能出现的 和Pf(θ)的理论结果.
运用实验的pN散射振幅和多次散射理论,在冲量近似下考虑反质子能量从180MeV至1800MeV的光学势,发现此能区反质子光学势的虚部强度在130—140MeV附近.用所获得的光学势,计算12C,26O,40Ca和208Pb等满壳层核在五个能量下的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看到所用的光学势,在180MeV能很好地符合实验数值.本文还预示了此能区在各个核上的理论结果.
采用量子分子动力学(QMD)、统计衰变模型(SDM)和半经验的多模裂变模型方法计算了能量在200MeV附近的中能质子入射重核引起裂变的裂变产物质量分布,得到了与实验相符合的结果;同时对锕系核素和非锕系重核素分别给出了一组合理的多模裂变模型参数.
本文采用一套普适的中能质子相对论唯象光学势定性地讨论了光学势参数对散射截面及自旋观察量的影响.分析表明,与低能情况不同,当核子能量大于300MeV时,散射总截面随能量变化很缓慢,位势的强度变化对总截面影响也较小,但散射角分布和自旋观察量不仅依赖于光学势的体积分,还依赖于光学势的强度和形状.文章还讨论了Walecka模型给出的相对论微观光学势在中能范围的适用程度.
在KMT多重散射理论框架下,应用动量空间一级光学势,基于Franco和Yin关于核子-核子散射振幅的相随动量转移而改变的建议,研究了入射能量为1GeV时的质子-4He弹性散射. 发现这个相改变使得KMT类型的理论计算的微分散射截面和极化本领与实验符合得更好.
对整个中能区现有的质子与4He原子核散射的实验数据(微分截面和极化能力)进行了系统的振幅分析,给出了一组参数化的唯象振幅.这些振幅对于利用中能质子研究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问题是必要的输入量.
利用质子散射作为手段对16O的α粒子结构模型进行了检验.基于4α结构模型,对跨度整个中能区的质子与16O核的弹性角分布进行了无自由参数的计算.理论与实验基本符合.
建立了质子自旋依赖的结构函数的第一矩与GDH求和规则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个求和规则和重子结构的[SUsf(6)⊙O(3)]⊙SUc(3)夸克模型,讨论了质子的自旋问题,并把理论的结果与EMC和SLAC的实验作了比较,结果相一致.发现在低动量转移区,P33(1232)的光激发的贡献是最重要的,而且是负的.在高动量转移区,P33的贡献是正的,而且随Q2的增加很快减小,可以略去,从负值到正值的转折点是在Q...
简述了一个模拟质子、α粒子的蒙特卡罗径迹结构模型,考虑了质子、α粒子在水中输运时的电离、激发等非弹性散射机制,模拟计算了质子、α粒子在水蒸气(密度为1g?cm3?)中的径迹,质子、α粒子的能量范围为0??3—5MeV?u?.考虑了产生的大量低能电子(能量下限为1eV)在水介质中的输运.计算得到的射程、径向剂量等参数,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