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数学生态学 化学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 生态毒理学 区域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工程学 生态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0.652 秒)
2022年7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和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联合主办的“成都市公园城市及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线上国际咨询会议在成都召开。
干旱和半干旱生态系统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1%,其主要特征是长期干旱和脉冲降雨。土壤微生物群落能够通过调整其生活史策略来适应这些胁迫压力,具体表现为代谢水平的变化或生理/遗传特征的权衡(在一个生活史策略上的投资将减少对其它生活史策略的投资)。微生物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执行不同的适应策略,即:最优生活史策略。在群落水平上,一个生境中最优的生活史策略可以用来建立土壤微生物过程(如:胞外酶分泌、生物量积累和...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格局动态变化受到生物、非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多重驱动。山地生态系统是最脆弱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十分敏感,而山地植被动态过程和驱动因素的分析也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和山地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山区地形复杂、可达性差,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监测山区大尺度植被变化成为可能。 英国植物学家、地理学家、探险家F. Kingdon Ward在...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地表过程与生态系统管理项目组硕士研究生吴素娟在杨浩博士、罗鹏研究员的指导下,以成都市为案例区,利用遥感地表温度反演和多源数据空间分析的方法开展了湿地降温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支持了“西南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研究”项目(2017YFC0505000)。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牵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西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参与。基于植被演替阶段和主体生态功能提升的总体思路,项目团队开展了3年多的试验示范研究,...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与保护项目组江建平研究员和谢锋研究员带领的团队联合首都师范大学等多团队基于多年科考采样的生物学数据,结合世界气候数据(WorldClim database),利用生态位模型(ecological niche models, ENMs)、排序法(environmen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 PCA-env)及系统发生对比...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的外来植物入侵形势严峻。入侵植物的肆意蔓延给入侵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甚至人畜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能有效地防控外来入侵植物,早期发现以及快速反应极为重要,而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动态则被是早期发现的基础信息。
从生态学和地理学上看,生态区是一个“由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土壤和地貌相结合、有循环模式的生态系统”。世界自然基金会将生态区分为陆地、淡水、海洋等3大类型。其中,陆地及淡水部分可依地理分布、演化历史因素及生物类群的相似性再分为8个生态界,共包含867个陆地生态区及426个淡水生态区。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建群树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耐旱和喜温、喜湿等类型的针叶纯林和混交林,分布于热...
大型工程建设导致的边坡退化是最为严重的人为干扰类型之一,工程建设形成的边坡基质裸露,由于治理技术不当和恢复不及时,导致土壤浸蚀增加、生境破碎和植物群落等改变,影响道路安全、威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因此,在工程建设前对边坡恢复技术进行评价和优化,对于避免将来灾害事件发生十分关键,特别是对敏感和脆弱的生态系统。然而,各种边坡恢复技术的具体效果往往受多种生态因子影响相互混淆,而且对其影响的可...
2020年9月2日,亚太经合组织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ASPIRE” APEC Science Prize for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2020年度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陈槐研究员因其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荣获此项殊荣。
样线法是野外生态学调查的最基础方法之一,其优点是相对简单、快速和便捷,但是这样也容易造成野外采样的不独立性和非随机性。一直以来,样线调查方法主要被应用于物种密度的估计上,其在群落水平生物多样性的估计一直没有被建立相应的生态统计方法。成都生物所陈有华研究员与中兴大学沈宗荏教授等学者合作,于2019年在生态方法学旗舰期刊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10:1015-...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物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水生动物,被IUCN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列入全球进化地位最独特和最濒危两栖动物名录,是全球最受关注的两栖动物之一。20世纪50年代还广泛分布我国中部和南部17个省市的山区河流,是我国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分布的旗舰两栖动物物种。然而由于近50年的过度利用和生境退化,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调查...
喜马拉雅山南坡(尼泊尔境内)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该区域在极短的地理距离内(135公里),海拔从60米急剧上升至8848米。因而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形成了五个独特的生物气候带(< 1000米:亚热带;1000-2000米:温带;2000-3000米:寒温带;3000-4100米:亚高山带;> 4100米:高山带),维持了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诸多特有物种。为了解该区域内两栖动物的物种组成及其...
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谢锋研究员团队结合形态学、组织学及动物行为学手段,对滇蛙肩腺的显微及亚显微结构、组织化学性质及分泌物的信息素活性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滇蛙肩腺十分独特,除了普通颗粒腺、I型及II型黏液腺外,还有一种特化的黏液腺参与了其构成。这种特化黏液腺体型巨大,而且在肩腺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具基底细胞核的高柱状黏液细胞辐射围绕着一个明显的空腔,表明了自身存在旺盛的分泌活动...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高寒草地与湿地生态项目组的刘欣蔚等人基于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站的通量塔对日干乔泥炭地区域进行为期5年(2013-2017)的长期监测,发现了该泥炭地区域的生态系统CO2净交换的昼夜,季节和年际动态,并分析了该区域CO2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2013-2017年的研究期间,即使在干旱年份,日干乔泥炭地的年际CO2净交换也表现出汇的状态,年均CO2吸收量达到了17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