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6-180 共查到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相关记录185条 . 查询时间(0.662 秒)
近日,我所储能技术研究部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张洪章副研究员团队在高负载量柔性自支撑电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 Funct. Mater.)上。纳米级活性物质颗粒因其比表面高、离子/电子传输路径短,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潜力很大。但随着纳米颗粒在电极上的载量增加,颗粒易从电极中脱落,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该团队于2016年首次报道了“相转化”的方法制备具有优异粘...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研究员韩克利团队在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该团队首次合成出具有立方相的非铅双钙钛矿Cs2AgBiX6(X=Cl,Br,I)纳米晶,并发现其热载流子具有超快的冷却时间(小于1ps,1ps=10-12s),表明该材料是一种很好的发光材料。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持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结题验收会议在北京举行。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冯兆池研究员团队主持完成的“电场、磁场调制的短波长手性拉曼光谱仪研制”专项通过结题验收,并获得优秀。这个进展也在Applied Spectroscopy(2017,71(9),2211-2217)上发表。成功研制出国际上第一台457nm激光为激发光源的短波长手性拉曼光谱仪。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乔波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团队与穆斯堡尔谱技术研究研究员王军虎团队合作,在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金纳米颗粒与二氧化钛之间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并阐释了其形成原因。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两个研究团队再次合作,首次发现金纳米颗粒与二氧化钛之间的经典SMSI,与发生在铂族金属体系的经典SM...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朱剑博士、范峰滔研究员和李灿院士等人利用自主研发的空间分辨表面光电压谱和开尔文探针成像系统研究助催化剂在太阳能燃料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发现纳米尺度助催化剂可以有效调控光催化材料内建电场的方向和大小,在界面处形成高达2.5kV/cm的内建电场,局部的光电压值可达到80倍的增强。该研究揭示了助催化剂增强光催化甚至热催化性能的新机制。文章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纳米快报》上。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韩克利带领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团队,在全无机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动力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团队发现全无机钙钛矿微晶激发态载流子存在快速扩散行为,以此制备出的光电探测器具有超高灵敏度和快速时间响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
2017年7月24日至28日,首届国际界面非线性光谱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正式代表42名,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Yuen-Ron Shen,美国科学院院士哥伦比亚大学教授Ken Eisenthal,美国天普大学教授Hai-Lung Dai等来自美国、德国、瑞士、日本的25名国际界面非线性光学领域知名专家,以及大连化物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杨学明,复旦大学教...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DNL21T3)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利用紫外光还原氧化石墨烯技术,一步法实现了氧化石墨烯的还原与石墨烯图案化微电极的构筑,批量化制备出不同构型的微型超级电容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Nano(DOI:10.1021/acsnano.7b01390)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创新特区研究组(DNL21T3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在柔性化、微型化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获得了二维噻吩纳米片与石墨烯叠层结构复合薄膜,并应用于高性能、柔性化、微型化超级电容器。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DOI: 10.1002/adma.201602960)。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二维原子晶体限域生长及原位表征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的《美国化学会·纳米》上(ACS Nano; 2015, 9, 11589-11598)。
2014年4月22日至2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能源楼一号楼会议室面向所内外人员举办了有机化学与药物研究核磁谱图分析高级研讨班, 来自所内14个研究组近50名职工和研究生以及大连理大学等高校的10余名同学参加培训。
近日,大连化物所李海洋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反应试剂离子CO3-和O2-可快速切换的新型非放射性光电离源,该电离源和离子迁移谱技术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爆炸物的识别准确性,相关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分析化学》杂志。
2013年9月16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优秀校友报告第四十二讲在生物楼学术报告厅举行。该所优秀校友——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南方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刘重阳应邀作了题为“高分子表面静电化学”的学术报告。李灿院士主持报告会并为刘重阳颁发优秀校友报告证书。刘重阳的导师李文钊研究员及相关研究室(部)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502组)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忠范-彭海琳课题组合作,利用本组新近研制的深紫外激光光电子发射显微镜(DUV-PEEM)和像差矫正低能电子显微镜(AC-LEEM)系统,对调制搀杂制备的具有“马赛克”结构石墨烯进行表面形貌和表面功函数研究,证实了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地实现了本征石墨烯区域和氮搀杂石墨烯区域的可控生长。该工作最近发表于《自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