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相关记录184条 . 查询时间(0.422 秒)
2023年6月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包信和院士团队合作,在精准限域调控配位不饱和Fe单原子催化剂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一种石墨烯限域的N,O对称配位不饱和的Fe单原子新材料,该材料具有超高的氧还原活性,可作为锌空气电池的正极催化剂,展示出优异的放电功率密度及稳定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子结构表征新方法研究组(1822组)王方军研究员团队与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罗成研究员团队合作,通过整合赖氨酸反应性分析质谱(LRP-MS)和非变性质谱(nMS)的结构质谱策略,发现了小分子抑制剂SR-4835诱导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13-细胞周期蛋白K复合物(CDK12/CDK13-Cyclin K)变构激活解离的抑制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组(1101组)杨斌副研究员等与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韩沛耿博士等合作,在局域激子发光动力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揭示了锰掺杂铯锌卤化物纳米晶中影响局域激子发光的关键动力学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簇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组(2506组)江凌研究员和李刚副研究员团队采用自主研制的红外—极紫外(IR-VUV)双共振红外光谱实验方法,利用中性钒金属双聚体,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中民,研究员郭鹏团队与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王磊团队合作,在分子筛结构解析研究中取得进展,利用先进的三维电子衍射技术(cRED)直接解析出含有序硅羟基的纯硅分子筛结构。
氢负离子(H-)具有强还原性及高氧化还原电势等特点,是颇具潜力的氢载体和能量载体。氢负离子导体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优异氢负离子传导能力的材料,在氢负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电化学转化池、膜反应器、氢传感器等能源及电化学转化器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在未来实现一系列的技术革新。目前仅有少数国外团队专注此研究。该研究面临材料体系少、操作温度高、温和条件下离子电导率低等问题,是洁净能源领域的前沿课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DNL1901组)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材料设计研发策略,通过机械化学方法在稀土氢化物——氢化镧(LaHx)晶格中引入大量的缺陷和晶界,开发了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
2023年3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DNL16)李灿院士、秦炜博士和博士研究生Wajid Ali等在有机铅卤钙钛矿(MHP)太阳电池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揭示了钙钛矿材料非辐射复合与晶格应变之间的关联,并通过调控铁弹应变使太阳电池开路电压接近热力学极限。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热化学研究组(DNL1903组)史全研究员团队基于热能长期存储与可控释放的理念,提出了时空相变材料(Spatiotemporal Phase Change Materials,简称STPCMs)的概念,为研究具有时空应用特性的新型相变储能材料及开发新一代热能存储与利用技术提供了新方向。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DNL16)李灿院士、范峰滔研究员等利用表面光电压方法,揭示了铁电半导体光伏效应中的弹道传输和漂移机制。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在多电子反应电极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构建二维异质结构,克服了多电子反应存在的可逆性和动力学限制,实现了高倍率、高容量的赝电容多电子反应。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DNL1905组)孙剑研究员、俞佳枫副研究员团队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Grunwaldt教授合作,利用双喷嘴火焰喷射裂解法(DFSP)对经典的铜—锌—锆三元催化材料结构进行精细调控,通过多种原位表征手段揭示了氧化锌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体系下的结构敏感性。此外,合作团队还利用锌锆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制备了原子级分散的氧化...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在量子点自旋光物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率先实现了室温下对低成本溶液法制备的胶体量子点的自旋相干操控。这一成果在量子信息科学、超快光学相干操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 (1121组) 吴凯丰研究员与杜骏副研究员团队在量子点—有机分子能量传递机制与应用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采用低毒性的CuInSe2量子点结合并四苯分子,实现了该类杂化体系在近红外波段的热延迟发光。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二十五室)袁开军研究员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洪波教授、李介博副教授等合作,发现了MXenes中电子能量弛豫新通道,揭示了MXenes电子—声子相互作用新机制。该成果对设计等离激元新材料,实现材料高效光电、光热转化等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