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物理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学其他学科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0.701 秒)
在流动的流体中,常可发现流场呈现出一些特定形态,比如涡旋。涡旋代表着流体的转动,而转动又与轨道角动量直接相关,并且轨道角动量与自旋角动量存在耦合。在流体态的量子系统中,实验已发现涡旋会引起自旋极化。除了涡旋,流体中还存在一种由剪切流产生的流场。因为这种形态的流场与转动及角动量并没有直观的联系,此前从未有文献系统地研究过剪切流与自旋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分子谱学室科研人员利用从头计算QED理论方法,基于近期可达到的实验条件,开展了一系列理论预研工作。近代物理所建成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LEAF)和正在建设中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可以提供从0.3 MeV/u至约1 GeV/u的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束,为开展强场QED研究提供了条件。
2016年1月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马新文代表中国科学院,为印度M.S. University of Baroda的Surjit MUKHERJEE教授颁发了“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国际访问学者”证书。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辐射医学研究科研人员再次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文章,进一步阐明了辐射诱导线粒体内活性氧生成对线粒体DNA复制的调节作用。电离辐射产生的活性氧一直以来被认为会对DNA造成损伤,进而激发DNA损伤反应。辐射引起的线粒体DNA辐射损伤通常会导致线粒体DNA的降解,最终引起线粒体DNA拷贝数量的减少。近代物理所辐射医学研究科研人员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低剂量...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科研人员基于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QMD)模型,研究了高能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质子和质量数为3的轻碎片的集体流现象,以及这一现象与动量相关对称势的相关性,取得了重要进展。高能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粒子的集体流现象是研究对称和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的有效手段。通常情况下,在核介质中核子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会偏离其真实质量,即所谓核子的有效质量。若考虑同位旋效应,则会...
2014年12月17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先进核裂变能的燃料增殖与嬗变”的重点支持项目“ADS极低beta超导CH原型腔”研制成功(图1),并在4.2K液氦低温下顺利完成垂直测试,为质子和重离子超导直线加速器在低能量段提供了一条高效加速的备选技术路线。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参加由德国、日本、瑞士、中国和美国等国际核化学家组成的国际合作实验小组,首次成功地合成了超重元素Sg的羰基化合物Sg(CO)6,并且研究了该化合物的气相化学性质。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345, 1451 (2014)(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5/6203/1491.abstract)。
2014年3月15日,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重金属散裂靶项目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召开。来自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所等单位的专家,近代物理所领导,ADS研究中心和项目组骨干人员等近40人参加会议。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实验物理中心核天体物理研究组的科研人员,利用320kV高压离子实验平台装置,成功实现了对6Li(p,γ)7Be核反应截面的直接测量,发现了新的实验现象。
第28届光子、电子及原子碰撞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otonic, Electronic and Atomic Collisions,简称ICPEAC)于7月24日在兰州开幕。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科学家参加会议。会议为期1周。
王贤武 男  1965年11月14日生 甘肃省靖远人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1987.7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其中2010.1-2期间访问日本理化研究所,合作交流高频低电平控制技术。研究方向:高频及相关技术。
杨建成 男  1976年08月04日生 甘肃通渭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12月-2006年4年在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GSI)访问学者。2006年4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加速器物理与技术。
闫怀海 男  1967年6月生 江苏省人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2007年获得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加速器技术及应用(电源技术)。
孙良亭 男  1978年6月3日生 安徽省人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物理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2002-2003年在法国CEA/Grenoble进行联合培养博士学习。研究方向:离子源技术。
王兵 男  1971年6月生 河南省人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物理电子技术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回旋加速器物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