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水生生物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水生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相关记录357条 . 查询时间(6.751 秒)
在斑马鱼生长发育过程中,添加益生菌可以重塑肠道菌群,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全氟丁烷磺酸盐(Perfluorobutanesulfonate, PFBS)是我国水体污染严重的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图1),可以干扰鱼类肠道菌群组成,导致脂质代谢障碍。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陈联国研究员团队首次揭示了益生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调节PFBS暴露引...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饮用水生物安全研究小组选取典型的产毒蓝藻 (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915) 作为实验材料, 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了该藻细胞完整的生命周期,并分别收集了高活性和低活性细胞用于氯化实验,研究了氯化对高活性和低活性细胞的膜完整性和藻毒素释放/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氯剂量相同的情况下,低活性细胞的氧化剂暴露量低于高活性细胞,但低活性细胞对氯化...
生物多样性如何决定生态系统功能水平是生态学领域长期以来的核心议题之一。物种多样性概念由多维度的特征组成,除物种数量(丰富度)以外,还包括群落组成、系统发育进化及相互作用关系等诸多方面。目前,生态学家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从多维度的角度来预测生物多样性下降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的影响,因为不同层面的多样性特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相互叠加或者相互抵消。这个问题限制...
SIRT5是Sirtin基因家族的一员。Sirtin基因家族是一类最初被鉴定为依赖于NAD+的去乙酰化酶基因家族,其成员一般具有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活性。然而,SIRT5的去乙酰化酶活性极低,却具有去琥珀酰化酶活性。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肖武汉课题组在筛选鱼类耐低氧与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交互作用重要因子的过程中,鉴定到sirt5 是一个可以同时影响鱼类耐低氧性状和抗病毒性状的关键基因。他们研究...
2020年3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和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西南渔业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联合在Science杂志发表评述文章,文章肯定了中国政府采取十年禁渔制度将会对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积极的帮助,日益增长的公众环保参与将进一步促进相关保护的效果。与此同时,文章指出一些在进化上具有独特价值物种的灭绝可能带来更大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呼吁要更多关注长江...
郭宝成,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鱼类进化与基因组学研究组组长。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水生生物学博士学位。2010-2016年先后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16年被授予赫尔辛基大学进化生物学Docent头衔。2016入选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青年俊才候选人)。主要从事鱼类分子进化及基因组学研究,在Molecular Bi...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昌鸣先研究员团队发现,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NOD1基因的敲除显著损害促炎性细胞因子以及视黄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 I like receptors, RLRs)所介导的抗病毒信号通路中关键靶基因的转录,这表明NOD1缺陷鱼已经有一个受损的免疫系统。在病毒感染的情况下,NOD1基因的敲除将影响病毒复制以及幼鱼存活。进一步...
2020年2月27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在京发布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科院植物所沈建仁、匡廷云团队的研究成果“破解藻类水下光合作用的蛋白结构和功能”从终选的4个学科组共30个候选进展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这一成果率先破解了硅藻、绿藻光合膜蛋白超分子结构和功能之谜,不仅对揭示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光能高效转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工模拟光合作用、指导设计新型作物、打造智能化植物工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问题,也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然而,饱受争议的科学问题是: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物种能否在演化过程中分化出新的物种(同域分化)?尽管一些证据表明物种的分化是以这种方式发生的,但是关于分化过程中基因的表达模式和种群遗传学特征知之甚少。为了探讨上述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团队与西北高原所赵凯研究员合作,对青藏高原冰川湖泊同域分化裂腹鱼的遗传和表达模...
近日,安光所赵南京研究员课题组在藻类光合抑制效应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在《光学学报》以优秀论文发表。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桂斌课题组曲广波等在黑磷纳米片(BPNS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于本月分别在线发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黑磷在电子、能源、医疗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黑磷在使用过程中...
2019年世界海洋哺乳动物双年会(World Marine Mammal Conference 2019)于2019年12月7日至12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应组委会主席Dr. Manel Gazo邀请,水生所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王丁研究员、梅志刚副研究员、博士后韩祎及研究生等一行9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美国海洋哺乳动物学会(SMM)和欧洲鲸类动物学会(ECS)共同举办,是水生哺乳动物研究领域最...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态健康研究组(杨军团队)在亚热带水库浮游动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Responses of zooplankton body size and community trophic structure to temperature change in a subtropical reservoir”为题发表在生态学领域国际期刊Ecology and Evolution,...
2019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19年学术委员会年会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召开。赵进东院士、朱玉贤院士等13位学术委员会委员,水生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殷战,实验室主任张承才等60余人参加会议。
生物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如何生存演化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生物学问题。目前,对于嗜冷生物生命活动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嗜冷酶的理解,而嗜冷酶是经过长期的突变积累和适应性演化形成的。那么,通过大气层流等途径到达永久性寒冷环境的微生物,在细胞内各种参与代谢的酶完成冷适应之前怎样在低温下保持一定的代谢活性和生长能力呢?这个问题对于理解生物如何适应南极等常年寒冷环境至关重要,然而此前一直没有答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