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 >>> 细胞生物物理学 细胞结构与形态学 细胞生理学 细胞进化学 细胞免疫学 细胞病理学 细胞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细胞生物学 中山大学相关记录53条 . 查询时间(0.609 秒)
赵齐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专长:消化系统肿瘤基因组异常解析、分子标志物挖掘、建模和计算研究。
研究者首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肾透明细胞癌(ccRCC)队列和公共数据库中发现CD8+TIL中MFN2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好。通过单细胞测序发现MFN2在CD8+T细胞激活后表达上调,并与更强的效应功能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能力相关。为了深入验证MFN2对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研究者构建了T细胞中特异性敲除MFN2的条件性敲除小鼠,发现MFN2缺失会导致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效应功能、增殖和存活能力...
林楚勇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长:肿瘤转移和耐药机制。
成纤维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数量最丰富的间质细胞,是肿瘤进展的重要参与者,然而无差别耗竭成纤维细胞反而会促进肿瘤进展。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和苏士成团队前期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 CD10+GPR77+ CAF新亚群可通过改变肿瘤干细胞微环境维持肿瘤细胞干性,引起化疗抵抗。2022年11月19日,孙逸仙纪念医院苏士成教授团队揭示了非白细胞表达Fcγ受体介导促癌信号的新机制,研究成果于2022年...
2022年11月8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中心匡铭教授团队与精准医学研究院林水宾教授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Targeting tumor-intrinsic N7-methylguanosine tRNA modification inhibits MDSC recruitment and improves anti-PD-1 efficacy”发表于英国胃肠病学会会刊、胃肠领域顶级期刊G...
2022年11月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邱伟、蔡蔚团队联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王海教授等在国际知名期刊ACS Nano上发表题为“Neutrophil Nanovesicle Protects Against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through Enhancing Myelin Clearance by Microgli...
TP53 (p53)是最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对于维持细胞基因组完整性至关重要。为应对 DNA 损伤,p53 蛋白被激活并作为转录因子调控大量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微RNA(miRNA)和长非编码RNA(lncRNA)等的表达。我们前期研究发现了p53调控的LTR逆转座子衍生的lncRNA(LTR-lncRNA)促进DNA同源重组修复的新功能(EMBO Reports, 2019)。有趣的是,2022年...
2022年10月1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外科杨扬教授团队和生物治疗中心张琪教授、陈文捷教授团队合作在中科院一区期刊Biomaterials(IF=15.304)发表了题为“Injectable adhesive hemostatic gel with tumor acidity neutralizer and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lyase for...
2022年9月20日,中山大学医学院张旭东副教授课题组以“Engineered T ce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displaying PD-1 boost anti-tumor immunity”为题在国际纳米材料领域顶级期刊Nano Today发表了基因工程编辑T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
真核复杂类型细胞如干细胞/免疫细胞等基因转录后调控的机制研究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相比转录水平(组蛋白修饰,DNA修饰,转录因子等),转录后调控(RNA加工,稳定性调控等)对于细胞来说,它消耗能量更少,更便于细胞精细调控,满足复杂细胞应对发育分化/抗炎应急等外来信号的需求。本研究组围绕近期snoRNA可调控mRNA3'末端加工而影响mRNA表达水平这一新的功能发现,开展以下问题的科学探索。
男,77年7月生。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研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工作侧重于发病机制的探讨。现工作重点转入MSCs生物学特性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和改造细胞、优化MSCs治疗效能的研究.
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 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科研项目 见附件
近年来,微纳米马达由于其快速运动的特点,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大放异彩。研究者们研究了微纳米马达的运动机理以及微纳米马达应用于诸多领域,如:药物递送,生物感应,细胞运输,微型手术等等。而微纳米马达应用于细胞免疫调控的研究不多,而细胞免疫调控对于免疫治疗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彭飞副教授提出了将微纳米马达应用于细胞免疫调控方向,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成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
植物主要依靠细胞膜上的免疫受体(PRR)识别病原菌的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MAMP,如细菌鞭毛flg22和真菌几丁质)激活模式触发式免疫(PTI),从而获得对病原菌的基础抗性。PTI的持续激活会抑制植物生长。因此,PTI的负调控因子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病原菌能够分泌致病因子进入植物细胞,通过负调控PTI而造成植物的感病性(ETS)。进而,植物能够利用胞内的免疫受体(R蛋白)感知致病因子...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崔隽教授课题组在Autophagy杂志(2019 IF:11.059)发表题为 “Selective autophagy controls the stabilit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IRF3 to balance type I interferon production and immune supp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