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中外相关记录67条 . 查询时间(0.185 秒)
中国北方泥河湾盆地以密集分布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而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这片土地上的东方古人类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距今约125万年-70万年)气候变率增大的环境背景下,他们的活动区域环境有何变化?又有怎样的技术行为适应性?
染色质经过螺旋缠绕浓缩形成染色体的过程,对于维持真核生物细胞正常体积至关重要。之前的研究表明染色质浓缩发生在异染色质区,而常染色质区为方便转录过程则停滞在松散状态不被浓缩。近期,来自清华大学和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的科研人员合作揭示了全新的植物染色质浓缩的方式。相关成果在《Nature》发表,论文的标题为:Histone H2B.8 compacts flowering plant sperm via...
2021年8月25日,厦门大学讲席教授吕永龙与英国生态与水文中心教授James Bullock合作应邀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社论《2020后变化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1年4月21日,著名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国际育种企业Acceligen公司等单位共同撰写的观点性文章《Social Acceptance for Commercializ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An...
2020中国长白山国际生态会议19日开幕,与会的中外专家以“自然保护地的历史与未来”为主题展开探讨,共寻可持续发展策略。长白山国际生态会议始于2013年。多年来,该会议让更多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组织和保护工作者走到一起,交流合作、结成共识,为全球生态保护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外保护区、保护专家代表,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驻华代表处、国际动物学会、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中国项目办公室、联合国教...
有“南美洲脊梁”之称的安第斯山脉是重要的物种驯化摇篮之一,许多驯养动物起源于此,其中包括羊驼(Vicugna pacos)和美洲驼(Lama glama)这两个具有经济价值的骆驼科驯化物种。然而,科学界对羊驼和美洲驼的起源和演变仍知之甚少。国际上也存在争议,基于考古或形态学的研究认为,羊驼驯化自原驼(L. g. guanicoe)、骆马(V. v. vicugna)、或美洲驼和骆马的杂交,美洲驼则...
复旦大学科学家领衔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多动症与睡眠障碍共病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早期多动症症状引发后期睡眠问题的脑影像学证据,并提示相关分子生物学过程。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生物精神病学》杂志。
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是种子形成的关键环节。防止多个精细胞与卵细胞结合,即多精受精,对于维持后代基因组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2020年3月19日,《自然》在线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最新成果。经过多年努力,他们发现了被子植物阻止多个花粉管进入胚珠的分子机制。论文第一作者、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段巧红告诉《中国科学报》,扮演这一重要角色的就是拟南芥FER...
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被认为是驱动生物遗传多样性和新物种形成的主要成因。但不存在地理隔离的情况下,植物是否存在适应性进化从而形成新物种,尚鲜有证据。3月3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山东农业大学、以色列海法大学等团队在小麦物种进化领域的重要突破,阐明了同域情况下野生二粒小麦生态适应性进化机制,首次搭建了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下植物同域物种形成机制模型,同时为小麦野生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提供了理论参...
被子植物是地球上种类最繁多的植物类群,其产生和分化是陆生植物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它们早期分化的系统发育关系仍然不清楚,并缺乏完整的基因组以厘清其进化关系。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华北理工大学以及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揭示了被子植物早期进化,相关论文2月25日刊登于《自然—植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动物病原与免疫团队的郭利研究员成功研制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核酸标准物质”,并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标准物质定级证书,该标准物质可用于疫苗研发过程中牛血清中外源病毒BVDV的检测。该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标准物质的空白,更为当前新冠肺炎疫苗研发中外源病毒BVDV的检测提供了重要的科研保障。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联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破译世界首个毒蛙基因组——草莓箭毒蛙基因组。箭毒蛙是生活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加勒比海沿岸的低地森林中的一种小型陆地蛙,当地部族将它们分泌的毒素涂在箭上,故得此名。强烈的毒性、绚丽斑斓的色彩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使得箭毒蛙不同寻常。一些箭毒蛙身上所携带的毒素,强度为吗啡的200倍...
中外学者合著的《比较免疫学进展》英文专著已经由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 PRESS)出版发行。该书分为31章,正文内容篇幅长达1018页。专著全面介绍了近几年来在无脊椎动物、水生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纲动物、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免疫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2017年5月18日,在同济医学院成立110周年之际,为增进生殖免疫学与生殖遗传学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生殖医学的发展,计划生育研究所举办第一届国际生殖免疫与遗传研讨会,来自国内外近200名学者参加会议。大会主席、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廖爱华代表主办方致辞,向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国内在本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莅临会议并作专题报告表示欢迎、感谢。她介绍,大会将围绕干细胞与配子发生...
距今10.5-12.5万年,中国境内生存着一群体质特征非常特殊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其头骨呈现出更新世晚期人类、东亚中更新世直立人以及欧洲尼安德特人的混合特征。他们不是早期现代人、不是尼安德特人、不是海德堡人、也不是直立人。他们是一种新的古老型人类,目前还无法将其归入任何已知的古老型类群之中。这种新研究成果发表于3月3日的《科学》杂志,论文题目为“在中国许昌发现的更新世晚期古老型人类头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