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物化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免疫学 微生物分类学 真菌学 细菌学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微生物学 自然相关记录49条 . 查询时间(0.368 秒)
研究者向36对60岁以上的双胞胎(72名参与者)提供了益生元补剂和安慰剂,并于12周内观察他们在肌肉功能和认知能力方面的变化。研究最终发现,接受补剂的参与者虽然在肌肉功能方面没有显著区别,但在肠道菌群方面有所改善,认知能力也有提升。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宁康教授团队与中科院水生所缪炜教授团队搜集了来自青藏高原盐水湖、淡水湖、河流、温泉、湿地以及冰川的498个水体样本并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建立了一个全面的青藏高原水生微生物组的基因组和基因目录(Tibetan Plateau Microbial Catalog,TPMC)。TPMC中包含着32 355个中高质量的宏基因组组装的基因组(Metagenome-assembled gen...
2024年1月9日至10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24亚洲区会员委员会会议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来自IUCN日本国家委员会、IUCN孟加拉国家委员会、马尔代夫气候变化、环境和能源部、老挝外交部、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林业局、斯里兰卡环境部等12个国家的IUCN国家委员会代表以及IUCN会员代表4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此外,IUCN巴基斯坦国家委员会、IUCN韩国国家委员会、IUCN理事、...
2023年来有关干扰后的热带森林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储量动态开展了较多研究,然而有关土壤有机碳的化学组成在森林恢复过程中如何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作者以海南霸王岭刀耕火种后自然恢复次生林(高土地利用强度)、经过采伐后森林(低土地利用强度)和老龄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干扰强度下热带低地雨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化学组成的差异以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刀耕火种后的恢复早期次生林和皆伐林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高于老龄林。...
据2023天7月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领导的一个团队从支原体细菌中创造了一种最简单细胞,它只包含493个基因,是已知所有自由生命体中最小的基因组。这些细胞能够进化和生长,增殖变多,且能重新恢复在缩小基因组时失去的遗传适应性。这项研究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如何成功地设计合成细胞,甚至开启合成生命的时代。
2023年3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明杰团队的研究助理教授刘晓天与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中心教授于洪军、副研究员张敏深度合作,解析了真菌细胞壁合成关键蛋白质机器的三维结构,并揭示抗真菌药物的全新潜在作用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中美学者合作完成的微生物学论文,研究人员识别出一种可分解尼古丁的肠道细菌——解木聚糖拟杆菌,该种细菌还在小鼠模型中显示出对吸烟相关脂肪肝疾病进展的保护作用。这些发现表明了一种可能的调查路径,以减少一些吸烟相关疾病进展导致的危害。
员瑗,女,1989年10月生,新疆石河子人,博士,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微生物生态学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崔宝凯,男,1981年7月生,山东临沂人,博士,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微生物生态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微生物生态学科的学科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2021年12月16日,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 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生物医学人工智能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原核生物基因的生物地理学研究》(“Towards the biogeography of prokaryotic genes”)以长文(Article)形式发表于《自然》(Nature)主刊。
2021年10月30日,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展“与科学家面对面”品牌教育活动,今年活动以“身边的生物多样性”为主题,邀请了包括科研院所、高校、自然教育机构在内的13家单位共计30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受到中国新闻网、新民晚报、上观视频等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我所作为唯一连续受邀的科普团队,第四次参加了该活动。
许多母系遗传的内共生菌是宿主动物生长繁殖必需的组成部分,然而内共生菌也为宿主带来了巨大风险,例如其基因组可通过基因漂变或自私突变诱发寄主死亡等。目前研究寄主与共生菌关系的模式体系是蚜虫与专性内共生菌布赫纳氏菌。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所的戴卓君副研究员和杜克大学的游凌冲教授等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可模块化、多样化融合蛋白组分的活体semi-IPN的构建思路:通过微凝胶包裹植入基因线路的两种大肠杆菌。相关成果以Living fabrication of functional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ic materials为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近日,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超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许平教授、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文博士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4.919)上发表了题为“An L-2-hydroxyglutarate biosensor based on specific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 LhgR”的研究论文。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
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官方微信雪龙探极消息,近日,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上线(https://www.chinare.org.cn/pmcc/)。首批200多株极地微生物信息已经实现完全信息标准化及公开共享。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