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遗传学 >>> 数量遗传学 生化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 体细胞遗传学 发育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辐射遗传学 进化遗传学 生态遗传学 免疫遗传学 毒理遗传学 行为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 遗传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遗传学相关记录974条 . 查询时间(2.54 秒)
2023年11月10日上午,武汉大学袁必锋教授到访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并在达尔文馆学术厅为师生们进行了题为“核酸表观遗传修饰分析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的主题学术报告。
2023年11月8日,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别之龙教授团队和欧阳波教授团队合作研究成果以“Transcription factor SlWRKY50 enhances cold tolerance in tomato by activating the jasmonic acid signaling”为题在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研究解...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多重复序列(TTAGGG)及其结合蛋白组成的特殊结构(图1),主要功能是保护染色体末端免于降解、融合和退化,从而保证细胞DNA及相关遗传信息的稳定和完整。端粒长度(Telomere length, TL)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不断缩短,当TL不能再缩短时,细胞也就无法继续分裂,进而走向衰老、死亡或癌变。因此,TL是指征衰老和疾病(糖尿病、肺纤维化、心...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响应气候变化,较多动植物可能发生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迁移,原有的生态位可能逐渐丧失,最终可能引发物种的灭绝。同时,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生物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气候变化,形成了特有的对环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研究经济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对于经济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
2023年11月3日,华东师范大学翁杰敏教授到访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并在达尔文馆学术厅为师生们进行了题为“DNA甲基化修饰稳态遗传机制与功能”的主题学术报告。
长期以来,鸟类的迁徙现象一直令人类着迷。鸟类迁徙作为一种复杂行为策略,受到来自遗传、进化、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近些年来,基因组学和动物追踪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增进了我们对鸟类迁徙机制的理解,也为开展候鸟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信息。
2023年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RNA系统生物学研究组王泽峰研究员和魏欢欢副研究员受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期刊《基础研究》(Fundamental Research)“RNA生物学与治疗”专题发表题为“mRNA therapeutics: New vaccination and beyond”的综述,探讨了mRNA疗法的最新进展,展示了其在疫苗研究以及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
2023年10月21日,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龙红岸教授的邀请下,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叶志强教授参观和访问了进化所。叶教授研究聚焦蚤状溞的群体遗传学,做了题为“枝角类性别决定机制的演化”的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性别决定机制的演化以及自然选择的时空变化。其中在蚤状溞中首次发现原型性染色体的存在,鉴定了其性别决定基因等引起了听众们的热烈讨论和共鸣。
Manchette是精子形态建成过程中的一种临时性结构,主要由非中心体微管组成,其动态调控对精子的形态建成至关重要。Manchette微管结构的紊乱常常导致精子畸形乃至雄性不育。尽管Manchette在半个多世纪之前便已被发现,但目前对Manchette微管负端的蛋白组成及其在精子形态建成过程中的动态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Manchette是精子形态建成过程中的一种临时性结构,主要由非中心体微管组成,其动态调控对精子的形态建成至关重要。Manchette微管结构的紊乱常常导致精子畸形乃至雄性不育。尽管Manchette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就已经被发现,但目前对Manchette微管负端的蛋白组成及其在精子形态建成过程中的动态调控机制还一无所知。
小麦与黑麦的杂交工作始于19世纪70年代,小黑麦结合了小麦的高产、优质和黑麦的优点,育种家和遗传学家看到小黑麦的优良性状,一百多年来,一直进行小麦与小黑麦的回交、自交来进行新品种选育。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是小麦1B染色体短臂被黑麦1R染色体短臂取代形成的整臂易位系。由黑麦和小麦远缘杂交产生的1RS.1BL易位系,是外源染色体应用于小麦育种最成功的例子,能显著提高小麦的抗病性和产量,为保障...
2023年10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团队与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揭示了FT同源基因GmFT5b参与调控大豆开花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大豆品种区域适应性的遗传效应,相关研究成果在《植物,细胞,环境(Plant, Cell & Environment)》发表。
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将于2023年11月27日-11月30日在湖北武汉举办。大会期间将开展学会突出贡献人才表彰活动,包含“杰出成就人才”、“杰出贡献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
2023年10月9日至15日,第二届国际种群基因组学培训班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举办。本次培训由版纳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和复旦大学联合举办,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纤维小体是一类可以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多酶复合体,在生物质能源与合成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产纤维小体细菌根据底物种类调控纤维小体组分的表达,从而实现对特定底物类型的高效降解。在典型的产纤维小体细菌热纤梭菌中,一类特殊的σ和anti-σ因子SigI-RsgI负责感应底物并调控纤维小体基因的转录。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与生物物理研究所合作,运用低温电镜技术解析了热纤梭菌的两个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