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物化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免疫学 微生物分类学 真菌学 细菌学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微生物学相关记录2036条 . 查询时间(2.343 秒)
报告内容将回顾微生物组与病毒组研究的简要历史,阐述并展望微生物组与病毒组的技术前沿。微生物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韧,早期关注的是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二十一世纪初,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组从结构向功能的转变。今天的微生物组,则进一步发展到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宏蛋白组、宏代谢组相结合,尤其关注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之间关系及其机制,即多组学研究。自本世纪以来,病毒组的研究兴起来,病毒的富...
2024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宏伟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戴均贵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论文,题为Targeted Discovery of Glycosylated Natural Products by Tailoring Enzyme-Guided Genome Mining and MS-Base...
为了解新的学术研究动态,拓宽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研究生文化视野,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于2024年3月30日早上在畜产楼A202举办了动物医学生物信息学专题讲座。邀请了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噬菌体学组委会委员张炜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卫生科马现仓教授团队郭熠洁副研究员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消化内科镰田信彦教授合作,揭示了口腔致病菌异位定植诱导肠炎的新机制,3月28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Gut Microbes上。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顾兵教授团队在肠道共生原生生物调控艰难梭菌感染作用机制上获得最新进展。研究团队发现了共生原生生物能够调控宿主免疫反应和肠道稳态缓解艰难梭菌感染。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共生原生生物T.mu通过调节宿主精氨酸-鸟氨酸代谢轴影响肠道免疫细胞分化,以减轻对艰难梭菌的易感性。上述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为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控提供新方向。
2024年1月,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文莹/田杰生课题组题为“Nitric oxide sensor NsrR is the key direct regulator of magnetosome formation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in Magnetospirillum”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趋磁细菌一氧化氮...
2024年3月28-29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天池计划”特聘教授冯固老师向我院2023级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讲授农业资源利用研究进展课程。冯固教授系统的讲授了植物获取资源的策略,并带领同学们认识菌根,具体讲述了丛枝菌根真菌的生物学特性、作用与”Hidden P”等内容。
科学家在真菌的进化中发现了一个“临界点”,该临界点会抑制真菌生长并塑造其形状。相关论文发表在《细胞报告》杂志上,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的微小变化可导致进化结果的巨大变化。
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柳雁团队首次揭示了肠道共生菌A. indistinctus通过激活肠道尿酸转运受体ATP结合盒G亚家族成员2(ABCG2),促进肠道尿酸盐排泄降低高尿酸血症风险的作用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宿主和微生物》。
与细菌感染相关的疾病日益增多,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尽管抗生素的出现挽救了数十亿人的生命,但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产生超级细菌,从而降低甚至失去治疗效果。光动力抗菌疗法(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 therapy,aPDT)具有广谱抗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新型细菌感染治疗方式之一。这种疗法利用光敏剂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下,生...
即使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也需要微生物的帮助来消化植物。尽管人类口腔、胃和肠道中的酶可以分解糖果和土豆中的简单碳水化合物,但它们不能自行溶解植物细胞壁的关键成分纤维素。相反,人们依靠肠道中的细菌来完成这项工作。
有性生殖在真核生物的繁衍与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在不同物种中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关于有性生殖的调控过程,尽管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等真核生物中均有研究,但系统性的、深入到分子机制层面的研究仅局限在少数生物中。模式生物四膜虫是一种具有七种性别(交配型)的原生动物,代表了一类进化上起源较早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其作为模式生物的特点及其进化地位,为系统、深入地阐明真核生物早期分化类群的有性生殖调控过程,探讨...
体温调节是一个经典的生理学问题,甲状腺激素在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因生活环境、饮食、遗传、长期应激等因素导致的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等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严重者发展为甲状腺癌。在现代系统生物学研究中,中国传统医学“药食同源”理论与“肠道微生态”的有机结合,对代谢、消化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潜在作用备受关注,这是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温廷益研究组以微生物和真核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氨基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调控机制,阐明氨基酸、核苷酸代谢与肿瘤发生及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解析重要生命活动和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晶体结构,指导蛋白质定向进化,改造酶分子特性;开发高效基因组编辑、新型调控元件、生物传感器等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重要生物基产品和生物制剂细胞...
2024年3月17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良静教授团队、附属邵逸夫医院陈淑洁主任医师团队联合研究发现,一种肠道菌群产生的小分子代谢物吲哚丙酸,可以增强抗癌药物抗PD-1单抗对结直肠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的疗效。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