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 蒙古语文 藏语文 维吾尔语文 哈萨克语文 满语文 朝鲜语文 傣族语文 彝族语文 壮语文 苗语文 瑶语文 柯尔克孜语文 锡伯语文 中国少数民族其他语言文字
搜索结果: 196-21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相关记录478条 . 查询时间(1.953 秒)
在西藏文明发展史上,语言学是藏族传统五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称为sgra rig pa,即声明。学界经常从实用和规则的角度来阐述其定义,即语言学是纠正话语错误,消除语言障碍,以使人类语言和书面创作规范化的学科。这是历代藏族学者对语言学的普遍性解释。可以明确,藏族的语言学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传统,有适合自己语言实用规则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
21世纪初,当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重要历史时期之际,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西部开发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尤其是作为西部地区之一西藏经济社会实现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为西藏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和舞台。然而,机遇并非西藏独有,而是大家共...
藏族语言文字与编译     藏族语言文字  编译       2009/7/22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藏语是藏族的共同语言,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甘肃、青海、云南等省区,藏语分卫藏、康巴、安多三种方言。藏文属拼音文字,创始于公元7世纪,由藏族学者吞弥桑布扎所创。共有30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字母组成,以音节为单位,自左至右横写,书写字体有楷体和行体两大类。藏文在历史上曾进行过几次厘定,主要是为了规范异体字和简化拼写法。从公园7世纪中叶开始,用藏文撰写的有关语言、文学艺术、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迅猛发展的时期,这一新的历史潮流,一方面推动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一步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程度不同地促进了世界经贸和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消弭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个性,使各民族和国家丧失自我发展的精神文化支撑。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当今世界拥有6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五、六千种语言,各个国家...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文化交流、商贸交易以及宗教、民俗、婚姻等社会活动中,共同创造了中华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无论是哪种民族的语言文字都要遵循一个共同的特点——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是搞好民族地区发展稳定两件大事中的思想、政策、法规、科学文化桥梁,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民族地区社会主体素质较为偏低,特别是基层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汉语言水平还不很高,对他们的教育培养中还是离不开翻译工作。我们绝对不能削弱翻译工作,更不能认为翻译工作是可有可无的。
藏语文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中具有悠久历史,表达功能完备的古老语言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制法》和《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的实施细则(试行)》,以及党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从组织领导、方针政策、机构设置、队...
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地方政府职权”,西藏封建农奴制寿终正寝,经过民主改革,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40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藏学研究事业与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一样,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蓬勃发展,在继承和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国藏语语法的研究,大致由两部分组成,即藏族学者的研究和内地学者的研究。从时间上看,藏族学者的研究居先,内地学者在后。西方从19世纪末叶才有人涉足这一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藏语语法的研究,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民族语言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要做,有大量的问题要去研究,这要靠我们自己去摸索,我们建议国家语委“十一五”规划不要普遍撒网,要有重点有选择地抓一些有意义的理论项目、应用项目,使民族语言研究迈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周毛草女士撰写的《玛曲藏语研究》,于2003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长达38万字。该书是第一部由本民族研究人员独立调查并完成的现代安多藏语方言研究著述,正如孙宏开先生在“序”中所言:“填补了藏语安多方言语法研究的一个空白”,是一部了解藏语安多方言不可多得的著作,也是开展藏语方言比较研究乃至藏缅语族语言比较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它不仅在理论和学术上有一定的价值和意...
迄今为止,汉藏语系仍是有待证明的假说。汉语在语言发生学谱系中的位置,同样争论不休。本文基于对汉藏语系和汉语系属假说的分歧的梳理,从古汉语和蕃语(Bodish,汉语音bo,吐蕃的“蕃”)同源的形态证据、词汇证据、考古文化证据三方面,阐述德里姆(G. van Driem)的汉- 蕃语族( Sino2Bodic)假说及其反响。可以肯定,某种或某支语言与古代汉语的同源词和形态对应最多,这种语言与汉语的亲缘...
本文认为,濒危语言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有其独自的内容和方法。随着濒危语言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将会更加关注濒危语言的研究,也将随之建立起适合于濒危语言研究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使之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濒危语言学。
濒危语言研究应区分“濒危语言”和“衰变语言”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于探索濒危语言的规律,以及制定濒危语言的对策都有价值。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悠久  傣族  语言文字       2012/8/23
我国的傣族历史上有过五种不同形体的文字,即傣泐文、傣纳文、傣绷文、傣端文、新平傣文,均称“多傣”(to tai )即傣文。这些文字中在国内较通用的有傣泐文和傣那文两种。傣泐文流行于西双版纳及孟连、景谷等地,傣那文流行于德宏及耿马等地。历史上傣泐文的创制,使用和发展,曾经历过较为漫长的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傣泐“数字文”的发明和使用;第二阶段引进巴利文充实原始傣泐文;第三阶段由于引进的巴利文不足以完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