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计算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计算物理学相关记录537条 . 查询时间(0.439 秒)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兴发课题组在计算筛选抗氧化纳米材料方向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学术论文“Accelerated discovery of superoxide-dismutase nanozymes via high-throughput computational screening”(高通量计算筛选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的研发)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
学科方向: 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理论物理(拓扑理论在物理中的应用),计算物理(寻找拓扑新材料和人工结构),微电子器件(使用新拓扑材料的奇特器件),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时序分析和量子相变)。
论文考虑了三种模型,即后牛顿拉格朗日近似运动方程(记为M1),后牛顿拉格朗日精确运动方程(记为M2),后牛顿哈密顿正则运动方程(记为M3)。在Imai, Chiba and Asada(2007,PRL,98,201102)的基础上对牛顿下八字形轨道的速度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满足在大的天体之间的分离距离下后牛顿模型得到反对称的八字形轨道。但对于小分离量时,这个速度的调整不再适用于这三种模型。我们通过...
康大伟,男,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副教授,2010年7月进入河南科技大学参加工作,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访学1年。主讲《计算物理》,《高等量子力学》等课程,获校优秀教师2次。现研究方向为材料计算及相关建模分析,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Appl. Phys. Lett., Phys. Chem. Chem. Phys.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
袁声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79年4月出生,国字号人才。2001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2003年获得德国锡根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计算物理博士学位。2009-2016年在荷兰奈梅亨大学先后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和终生轨道制助理教授。袁声军教授至已发表SCI论文80余篇,包括Nature 1篇, Science 1篇, Nature Physics 1篇,Nature C...
张俐娜(硕士生)与导师伍歆教授(通信作者)、梁恩维教授合作在力梯度辛算法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辛算法作为专门为哈密顿动力学系统设计的一种数值方法。它既保留了辛结构,又让能量误差不会发生长期变化,是研究长期动态演化的理想工具。针对坐标与动量不可分离的较复杂哈密顿系统,本文对辛算法中的力梯度算子进行了一个推广与应用,为坐标与动量不可分离的较复杂哈密顿系统提供了更省时间并且结果可靠的算法。利用优化算法,分析...
Kerr 黑洞带有旋转角动量,在外加电磁场的共同作用下,黑洞就会开始吸积电荷,称为感应电荷。感应电荷很小,不会对黑洞周围的时空产生明显改变,但会影响带电试验粒子的运动轨道。研究小组研究在不同情况下黑洞附近的试验粒子的运动情况。试验粒子在Kerr 黑洞附近的运动方程高度非线性,一般无法得到分析解。为了解决这一困局,我们构造的新算法,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研究克尔黑洞附近的轨道动力学性质...
尹春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理中的量子计算物理、凝聚态物理和自旋电子学。自博士科研期间起一直从事自旋量子调控方面的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成功包括:利用光电探测的手段实现了对硅材料中单原子的电子自旋和核自旋态的探测,并由此开启了利用单原子进行量子精密测量以及对原子微观结构的解析研究等一系列研究方向,并且对半导体材料中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进行了光电探测研究。对电学测...
孙志刚,1978年生,2000年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05年于我所获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10年6月回所工作。孙志刚研究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量子反应动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发展的理论研究工作,以及新型超大功率化学激光的设计和发展。研究工作的特点是侧重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发展和分子动力学新现象的研究,新型烧结材料的设计和激...
2021年9月13日,第三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其中,中科院高能所温良剑获“数学物理学”奖项。 温良剑,1983年出生
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之一,也是部分大质量恒星的归宿。由于黑洞的质量和密度都远大于一般恒星,使得广义相对论效应在黑洞周围极其明显,黑洞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的是含有自旋(自转)、不含电荷的科尔黑洞(Kerr Black Hole)和既含自旋也具有电荷的科尔-纽曼黑洞(Kerr-Newman Black Hole)。这类致密天体既是引力波的理想辐射源,也是探寻宇宙和星系...
量子计算近年来不断取得了新进展。由于其实现的复杂性和成本,基于云的量子计算被认为是目前为个人用户提供量子计算服务最可行的解决方案。通用盲量子计算(UBQC)是一种可以保证任意量子计算委托安全的协议,由此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UBQC的执行效率受制于量子态的远距离安全可靠传输。在此,我们提出多种现实可行的量子光源来提高UBQC协议的性能,同时考虑现实有限数据带来的涨落影响。理论模拟结果(如图1所示)...
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团队与云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科大国盾量子公司等单位合作,完成了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算法(PQC)的融合应用。该成果提供了一种新型的QKD的认证方案,为提高整个QKD网络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NPJ 量子信息》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