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86-300 共查到生物学相关记录110318条 . 查询时间(0.512 秒)
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赵峰教授课题组博士后招聘公告。
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2024年度博士后招聘公告。
关于召开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第三届八次理事会暨第三届八次常务理事会的通知。
课题组介绍:马延飞博士,于2004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14-2022年期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基因组生物学中心(IGDB-CGB)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生物机体研究中心(HU-COS)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海外...
课题组介绍:舒凯博士,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植物生物学、分子生态学等研究,关注植物激素、植调剂介导植物生长发育(种子的发育/休眠/萌发/寿命等)及非生物胁迫抗性(荫蔽/干旱/水涝/盐胁迫)的生理及分子机制探究,重点集中于极端逆境下的种子生物学研究及相关进化生物学研究。以通讯或第一作者身份在Molecular Plant、New Phytologist、JIPB、Plant P...
据新华社消息,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于2023年11月批准应用全球首个CRISPR基因编辑疗法,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的镰状细胞病和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
课题组介绍:蔡晶,国家级青年人才获得者,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植物生态学方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进化基因组学,旨在利用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等多组学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实验手段,探索基因组学层次遗传变异产生和演变的规律,揭示生命进化中重要适应性特征背后基因和分子层次的机制,已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两篇分别在Nature和Nature Genetic...
课题组介绍:齐继艳,国家级青年人才获得者,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主要从事叶形态建成发育,叶适应环境生态研究。团队主要以遗传发育、组学、高分辨率成像等手段解析植物叶形态发生和建成,通过在多物种中对叶形态进行研究,解释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叶的生态环境适应性。未来希望能够对叶片的三维形态起源进化加以解释,为仿生应用、人工改造高效光合作物提供理论支撑。
课题组介绍:李永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以来一直进行动物复杂性状的遗传与发育基础研究,在多种动物复杂性状背后所涉及的遗传、进化与发育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ure Genetics、Cell Reports、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Communications Biology和GigaScien...
课题组介绍:邱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演化基因组学研究,以反刍动物为模型,通过多层次组学数据,大尺度跨物种阐释动物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特别是有重大演化意义和飞跃的性状,最终通过功能实验验证组学分析结果,实现动物复杂性状的人工干预和调控,如:高原适应、极地适应、器官再生、肿瘤发生与抑制等。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含并列)在Science, Cell...
课题组介绍:王超,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理论物理以及多学科交叉领域研究,包括高能物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物质基本结构,重味物理和量子色动力学,宇宙正反物质不对称问题(CP破缺);目前还从事生命科学、理论生态学和复杂系统、博弈论、合作及与进化问题相关的理论研究。近年来在物理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参与各级自然科学基金十余项。
课题组介绍:王堃,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以进化理论和大数据分析为手段,结合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围绕宏进化尺度上适应与演化的遗传机制展开研究,解析了脊椎动物登陆和生物对特殊环境适应的遗传基础。近五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ell、Science、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Mol Biol Evol、N...
自2019年以来,科学家已经在国际空间站上培育出了包括人类的大脑、心脏和乳房在内的多个“类器官”模型。这些类器官通常利用人类干细胞培育而成,在一系列化学生长物质的帮助下,干细胞可发育成类似人体组织的三维结构。与老鼠或猴子等传统动物模型不同,类器官使科学家能更准确地重现人类器官的独特复杂性。
过氧骨架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过氧骨架主要含有O-O键的结构单元,可赋予分子特殊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有研究发现含过氧骨架的化合物(青蒿素、蒿甲醚和鹰爪素C等)具有出色的抗肿瘤、抗菌和抗癌等活性。手性的有机过氧化物是颇具价值的合成中间体。因此,在不对称合成领域,手性的有机过氧化物的合成方法学开发备受关注。传统化学方法由于手性识别和控制难、以及过氧化物稳定性差等原因,较难获得手性纯的有机过氧化...
2024年3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乔庆龙副研究员和徐兆超研究员团队发展了能够与RNA特异性可逆结合,在活细胞内对细胞核核仁稳定成像的“缓冲荧光探针”Nu-AN,实现了对核仁动态轮廓的成像,并通过活细胞内药物诱导下核仁特定形态的可视化,为核仁应激试剂的筛选提供可视化的工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