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等离子体物理学 >>> 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光谱学 凝聚态等离子体物理学 非中性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物 等离子体物理学相关记录78条 . 查询时间(2.174 秒)
郑坚,男,1970年6月出生。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负责人。
李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特任研究员,中科院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安徽海外引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高能量密度物理,惯性约束聚变,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新型聚变方案等,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Phys. Rev. Lett., Phys. Rev. E, Nucl. Fusion, New Journal of Phys., Plasm...
白柳杨,黄淮学院能源工程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等离子体技术、新能源材料及废旧资源循环利用。
王世庆,教授,1963年10月生于四川。1984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 ,1991年在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硕士学位,1999年在西南交通大学获“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进复旦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校工作了一年。2002年在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担任副院长工作至今。研究成果:先后从事过等离子体应用研究及数值模拟,电磁场理论...
简历:1981-1985,BSc,武汉大学物理系;1985-1988,MSc,武汉大学物理系;1996-1999,PhD,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999-2001,(韩)东国大学量子功能半导体研究中心,博士后;2001-2004,(韩)东国大学量子功能半导体中心,研究教授;2004-present,武汉大学教授。
胡地博士,于2016年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取得等离子体物理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师从王晓钢老师,从事磁流体稳定性、特别是破裂前后的磁流体模式的理论工作。于2014年至2016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进行访学研究,与当地专家合作从事托卡马克扰动平衡态、撕裂模湍流谱与破裂后的逃逸电子漂移行为等理论与模拟研究。毕业后,胡地博士赴ITER作为博士后进行托卡马克破裂防护、尤其是通过碎...
高飞,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学院副院长,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大连理工大学星海人才培育计划“星海优青”入选者,射频等离子体模拟和实验团队(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的核心骨干成员,曾获大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要从事射频等离子体物理过程及与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面向IC装备制造产业,采用实验诊断和数值仿真模拟的方法研究射频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机、PECVD装备中的等离子体工艺腔室的...
1986年毕业于苏州大学物理系,2001年获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学基础物理国家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苏州大学低温等离子体创新研究团队核心成员。从事过《固体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低温等离子体诊断技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主编《低气压低温等离子体诊断原理与技术》。主持、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在《Appl. Phys. Lett.》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
中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子束离子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苏州大学等离子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1991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后到苏州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并于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合作研究。长期从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包括ScriptaMaterialia在内的SCI文章40余篇。主持科技部ITER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各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项目1项等项目。担任《力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工科大学物理》、《物理学I》、《物理先修课》等课程主讲教师,主持一项校重点教改项目。
李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获物理学博士学位。2007-2012年先后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2018年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研究领域是等离子体物理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特别是对磁约束等离子体湍流的基础物理研究。
科研相关: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Large Hadron Collider(LHC)和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实验室的RelativisticHeavy-Ion Collider(RHIC)所进行的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实现了短暂的(约10-23秒)和微小的(约10-23米),但是具有极高温度的(约1014K)系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Gluon Plasma)。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是量子色动动力学...
王桂秋,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辽宁省纳米技术学会常务理事;第三届计算物理学会辽宁分理事。研究领域:原子、分子团束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分子团簇在固体材料中的库仑爆炸和能量损失;激光对原子、分子团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影响;束-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波和不稳定性。在Physical Review A,Physics of Plasmas等国内外物理类权威期刊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70...
段萍,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领域:等离子体物理:1、航天器等离子体推进技术的理论与数值模拟;2、气体放电物理与应用工程;3、磁聚焦电磁场控制及应用。论文类: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EI检索60余篇。中国宇航学会电推进专委会委员, 中国计算物理学会辽宁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学校光学研究会和中国高等学校计算物理研究会委员,辽宁省、大连市科协科普讲堂特聘专家。获第八届...
丁卫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离子体物理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获得中国科大郭沫若奖和1993年获得教育部霍英东基金;1994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2010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