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241-25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65202条 . 查询时间(2.437 秒)
2024年4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团队与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傅强团队合作,在卤素水系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开发了基于溴和碘元素的多电子转移正极,其比容量超过840安时/升,在全电池测试中正极侧能量密度超过1200瓦时/升。
2024年4月1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召开2024年《水生生物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及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以下简称“WBS”)编委和青年编委会。中国科学院院士、WBS主编桂建芳,水生所研究员、学报主编殷战,水生所长、两刊副主编缪炜,水生所党委书记、学报副主编解绶启,以及责任编委、编委和青年编委等70余人参会。会议由缪炜主持。
2024年月2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和《中国2023年度重要医学进展》。我学会会员领衔的两项研究成果入选《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的三项成就。
2024年4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朱斌教授团队与武汉大学王隆飞、北京大学刘小云、牛津大学吴迪团队合作在微生物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题为“Phage defense system CBASS is regulated by a prokaryotic E2 enzyme that imitates the ubiquitin pathway”的研究论文。
2024年4月20日,2024年理论与高性能计算化学国际会议在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号楼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由我校信息学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中科曙光公司联合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维海教授、日本埼玉大学Yasuhiro Matsunaga博士等45名多国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进展报告,100余名全国各高校师生参会并作墙报展示。
2024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高莹研究员应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方诩教授的邀请,做客“山海知微”系列论坛,作了以“营养代谢与人体健康”为题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方诩教授主持,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高温热害等频繁发生,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对于玉米耐热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相对有限,只有少数几个基因的功能被解析。热激转录因子HSF家族,作为植物热胁迫反应的关键转录因子,在玉米应答高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仍然未知。
2024年4月22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周智课题组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男科李铮主任团队、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王晨琛团队在衰老领域期刊《自然·衰老》(Nature Aging)上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dysregulated phago-/auto- lysosomes in Sertoli cells to ameliorate late-onset hypogonadi...
2024年4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关于环形RNA的最新研究进展:“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circular RNA aptamers in a mouse model of psoriasis”。该研究通过优化RNA自剪接成环的新方法,可大规模...
麝,是一类起源古老,分布狭窄的偶蹄动物(盛和林 2007)。因为其性孤僻胆小,多单独活动,对于各种野生麝类的目击和调查记录都较少。然而,随着红外相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这类行踪隐秘的哺乳动物的研究不再是天方夜谭。通过收集拍摄的红外照片,我们可以获取地域内物种的生活状态、生活史特征,特别是物种重要的活动节律特征(Swann et al. 2004)。
中国细胞生物学会2024年全国学术大会于2024年4月8日-12日在福州隆重召开。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焦建伟研究员作为召集人的“中枢神经发育与损伤修复”分会场在2024年4月11日上午举行,近百余人参加会议。首先,焦建伟研究员发表开场致辞,对与会各位专家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位中枢神经领域研究专家围绕神经发育和损伤修复汇报研究进...
2024年4月19日,应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严顺平教授邀请,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晁代印研究员做客华中农业大学第177期植物生物学前沿论坛,在第一综合楼A102会议室作了题为“Plant ionomics and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的学术报告。
哺乳动物远缘杂交不育在自然界较为常见,在家养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牦牛和普通牛的杂交后代——犏牛。雌性犏牛有正常的生育力而雄性由于精子发生阻断完全不育。虽然科研人员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持续探索犏牛不育的机制,但导致其杂交不亲和性的基因依然没有得到确定。精准解析不同类型生殖细胞基因表达特征是筛选杂交不育基因的必要过程。由于传统转录组测序忽略了不同细胞基因表达的异质性,无法检测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目前...
东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起源和演化历程一直存在争论。关于东亚植物区系的起源和演化,尤其是其进化过程及影响演化的关键因素—东亚季风的形成与加强时间,仍存在诸多争议。此外,对于一些重要类群的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揭示以及古植物学证据等方面的认识也存在分歧。
2024年4月2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计算物理与量子材料研究部在铜基过渡金属合金的形成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利用第一性原理和团簇展开方法系统地研究了20种铜基过渡金属合金的形成能以及Cu-Au合金的基态结构,阐释了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错误预测形成能和结构稳定性的物理机制,为研究其他过渡金属合金、相图和高通量计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结果发表在npj Computationa...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