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高能物理学 >>> 基本粒子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基本粒子物理学相关记录156条 . 查询时间(0.846 秒)
夸克与胶子如何构成核子,是粒子物理中物质组成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能情况下,基于现有的对撞机实验,核子沿运动方向的部分子结构组成已逐渐清晰,同时第一性原理出发的格点量子色动力学(QCD)也能对部分子分布函数(PDF)给出日益精确的理论模拟。但是理论预言Drell-Yan过程和半单举深度非弹性散射等过程需要核子的横向动量分布(TMD),这既是未来如筹备中的中国电子离子对撞机和美国电子离子对撞机等实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杜江峰院士团队与南京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组在暗能量探测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利用抗磁悬浮力学系统在实验室环境中对一种重要的暗能量理论——变色龙理论进行了实验检验,未发现该理论预言的“第五种力”,从而排除了其作为暗能量的可能。这是所有暗能量理论中的首个确定性的实验检验。相关研究成果以“Experiments with levitated force sensor challenge...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能物理CMS团队冒和“在13TeV质子—质子对撞中通过强子末态寻找衰变到三个W玻色子的共振态”为题的两篇文章,同时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和《物理评论D》。
近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ATLAS和CMS实验在《自然》杂志上首次发布基于全部Run2数据的希格斯粒子的联合测量结果。这一结果是迄今为止希格斯粒子性质的最精确测量结果。
近日,位于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ALICE实验组在13 TeV的质子-质子碰撞中首次观测到了强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特性——“死角效应(Dead cone effect)”,论文发表在《Nature》上(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572-w)。5月31日,LHC召开了专题报告会介绍这一研究:https://indico.c...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北京谱仪BESIII研究团队在Symmetry期刊发表专辑,总结了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师生为主、国内外多家单位参加的重子内部结构方面的系列成果。该专辑收录9篇论文,其中概要1篇、理论综述1篇,以BESIII结果为基础的实验综述7篇。
2021年底,在位于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物理学家在CMS(Compact Muon Solenoid)实验上首次发现三J/y粒子同时产生事件。2022年4月13日,清华-南师CMS研究组成员、本科生顾晋京代表CMS合作组在美国物理协会四月会议(APSPhysics April Meeting 2022)上报告了这一结果[1]。
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在宏观上服从不同的统计分布规律。自然界中的量子物质存在两种微观粒子,一种是玻色子,满足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另一种是费米子,满足费米-狄拉克统计。然而,对于相互作用的量子体系,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及费米-狄拉克统计并不是仅有的量子统计形式,比如二维电子气体中可以涌现出分数化量子统计,即任意子(anyon)统计。1991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F. D. M. Ha...
R值是正负电子湮没产生强子与一对正负缪子的领头阶截面的比值,是粒子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物理量之一。精确的R值数据对缪子反常磁矩的理论计算具有重要意义。最新的缪子反常磁矩的实验测量值和理论计算值的差别达到约4.2倍标准偏差,暗示着新物理的存在,因而成为当前粒子物理的热点话题。由于微扰量子色动力学在小于5 GeV低能区的不适用性,实验测量是获取高精度R值的唯一途径。因此,R值测量对缪子反常磁矩相关新物理机...
R值是正负电子湮没产生强子与一对正负缪子的领头阶截面的比值,是粒子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物理量之一。精确的R值数据对缪子反常磁矩的理论计算具有重要意义。最新的缪子反常磁矩的实验测量值和理论计算值的差别达到约4.2倍标准偏差,暗示着新物理的存在,因而成为当前粒子物理的热点话题。由于微扰量子色动力学在小于5 GeV低能区的不适用性,实验测量是获取高精度R值的唯一途径。因此,R值测量对缪子反常磁矩相关新物理机...
近期,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2020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在粒子物理与核物理领域,我校马余刚院士、马国亮研究员、黄旭光教授入选,显示了我校近年来在粒子物理与核物理领域的良好发展势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潘建伟、姚星灿、陈宇翱等与澳大利亚科学家胡辉合作,首次在处于强相互作用(幺正)极限下的费米超流体中观测到了熵波衰减的临界发散行为,揭示了该体系存在着一个可观的相变临界区,并获得了热导率与粘滞系数等重要的输运系数。该项工作为理解强相互作用费米体系的量子输运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信息,是利用量子模拟解决重要物理问题的一个范例。2月4日,该成果以长文(research articl...
近日,清华大学物理系刘永椿副教授等人提出利用周期脉冲驱动实现原子自旋压缩的方案,能够在常见的耦合系统中制备自旋压缩态,将这种量子态作为干涉仪的输入态,测量精度可达到海森堡极限。研究成果以“Dynamic synthesis of Heisenberg-limited spin squeezing”为题发表于《npj Quantum Information》。
近日,中国科协正式公布了2021年“第六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全国共有95篇论文入选(https://www.cast.org.cn/art/2021/10/8/art_458_170145.html),主编与编辑部组织推荐的一篇题为“Back-n white neutron source at CSNS and its applications”的《Nuclear Science and T...
近日,从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传来好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退休教师朱栋培教授荣获2021年度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朱栋培教授2005年退休,现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他长期从事物理教材编审和中学生物理竞赛培训工作。曾获亿利达奖、华为奖、王宽诚奖、东方通信奖、困学守望终身成就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始终坚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