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高能物理学 >>> 基本粒子物理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基本粒子物理学相关记录157条 . 查询时间(2.675 秒)
物电院2017届本科生连丁坤、胡樑栋毕业前攻克了曲面上粒子运动的量子化难题,于近期在物理学的历史名刊Annalen der Physik (物理学年鉴,德国柏林)(IF:3.2)发表标题为Geometric Potential and Dirac Quantization (几何势能和狄拉克量子化)的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
希格斯粒子的性质研究是大强子对撞机(LHC)实验继2012年希格斯粒子被发现后的最重要的物理目标。2018年6月4日, ATLAS和CMS合作组在第六届LHC物理学术会议(LHCP 2018)上同时宣布独立发现了希格斯粒子与一对顶夸克联合产生的过程,两个实验的信号统计显著性都超过了5倍标准差。这个发现是顶夸克与希格斯粒子汤川耦合的直接证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ATLAS和CMS的结果分别发表在PR...
位于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超环面仪器(ATLAS)合作组在最新发表的文章(arXiv:1802.04146)中宣称通过希格斯粒子产生的第二大模式——矢量玻色子熔合(VBF)衰变到双光子道(H→γγ)的过程中观测到约5σ的信号(如图)。这是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单个实验上首次得出这样的分析结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ATLAS组方亚泉、章宇、娄辛丑小组在该项研究中做出了主导贡献。此项工作对...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高俊特别研究员,2018年4月16-20日受邀参加在日本Kobe举办的第26届深度非弹散射国际会议(https://indico.cern.ch/event/656250/),并接受大会组委会授予的2018年度Guido Altarelli奖,以表彰他在精确描述粒子碰撞过程和核子结构的量子色动力学理论领域做出了创造性贡献(“for innovative ...
2018年3月27日,台湾中央研究院郑海扬研究员应邀访问兰州大学,并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格致?创新”论坛作了题为《Are there multi-quark hadrons?》的学术报告。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及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报告中,郑海扬研究员讲述了上世纪中叶以来多夸克强子的研究现状。多夸克强子是由三个以上夸克构成的粒子,它们和介子、重子一同构成了强子...
“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是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牵头,联合《中国基础科学》等5家刊物编辑部共同组织。经两院院士等2200余名专家学者投票,得票数排名前10位的科学进展最终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本次入选项目绝大多数项目成果在《自然》、《科学》等国际顶尖刊物发表,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科研团队在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第三项:...
2018年2月27日,由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举办的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京发布,清华大学共有3项成果入选。这3项成果分别是:清华大学工物系高原宁教授团队与国内理论家合作,主导了双粲重子发现的物理分析工作,对双粲重子这种新粒子的发现做出了关键性贡献;物理系尤力教授和郑盟锟副教授研究组的成果“利用量子相变确定性制备出多粒子纠缠态”;以及清华大学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合作实现的成果“酵母长染色体的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提出并实现了用于搜寻类轴子的单电子自旋量子传感器,将搜寻的力程拓展到亚微米尺度。该成果以“Searching for an exotic spin-dependent interaction with a single electron-spin quantum sensor”为题,发表在2月21日的《自然•通讯》上[Natur...
近日,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校特聘教授马春旺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马余刚院士受《Progress in Particle and Nuclear Physics(PPNP)》期刊主编Amand Faessler教授邀请撰写的综述文章《Shannon information entropy in heavy-ion collisions》(我校为第一单位,马春旺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在P...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我校物理学院徐宁教授研究组与复旦大学谭鹏教授合作,在非常简单的软物质模型体系中发现了准晶的存在,该发现为准晶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相关成果2017年12月12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液体在缓慢降温或加压的情况下发生对称性破缺形成有固定旋转对称性的固体。晶体由于结构空间周期性的要求,通常有2、3、4、6轴旋转对称性,其它对称性的结构无...
2017年11月30日下午2:00,应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武雷教授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何小刚教授来我院讲学。何教授做了题为“Flavor Physics With Higgs and Leptons”的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物科院物理学省重点学科带头人肖振军教授主持,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等相关学科教师及研究生同学约40人参加。何教授从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出发,介绍了这一粒子物理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托卡马克物理研究室、德国尤利希研究中心、与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等合作,在研究托卡马克偏滤器三维热与粒子沉积物理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Evidence and modeling of 3D divertor footprint induced by lower hybrid waves on EAST with tungsten divert...
近日,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于福升副教授研究组以兰州大学为第一单位,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PRL,《物理评论快报》)发表了“CP asymmetries in charm decays into neutral kaon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由我校于福升副教授课题组与台湾中央研究院李湘楠教授合作完成,于福升副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研究生王迪为第一作者。粒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