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人类学 >>> 人类起源与演化学 人类形态学 人类遗传学 分子人类学 人类生态学 心理人类学 古人类学 人种学 人体测量学 人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人类学相关记录674条 . 查询时间(2.688 秒)
包括中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一直是研究人类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热点地区。1927年-1935年,由瑞典著名探险家、考古学家、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与中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徐炳昶带队的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深入中国西北地区开展系列科学考察。1934年,考察团成员瑞典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弗克·贝格曼,在当地罗布人奥尔德克引领下发现了位于今天新疆若羌县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荒漠之中的神秘古墓群,将其命名为“...
适应性辐射代表着生命树的快速分支,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驱动因素。适应性辐射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物种多样化形成过程与地史和生态因子的关联性、解析物种分化的关键驱动因子与生态适应机制至关重要。在适应性辐射过程中,与生态和生殖隔离相关的性状在塑造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研人员通过陕南约5.35亿年前的微体化石“皱囊虫”(Saccorhytus)的深入研究,对其亲缘关系和演化意义给予了全新解读,为蜕皮动物体构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研究论文于2022年8月17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在线发表。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长安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
史前人类会用鸟类资源吗?又是如何利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高星研究员团队最新对宁夏水洞沟遗址距今约1.07万-1.02万年的第12地点出土的414件鸟类骨骼进行埋藏学研究,发现史前人类在当地利用鸟类资源的系列证据。
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由该所主办的中国第一本人类演化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人类学学报》,2022年8月迎来创刊40周年,已刊发2000余篇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体质人类学、灵长类学等学科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
鸟类是现代陆生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然而,相对于哺乳动物而言,史前遗址出土的鸟类骨骼极为稀少。这或与鸟类的骨骼相对纤薄而难以在遗址中保存下来有关,又或与鸟类的生理特征、生态习性乃至古人类狩猎技术发展有密切联系。考古学提出,大多数鸟类因善于飞翔而难于猎捕;鸟类的营养物质含量相对较低且提取过程较为繁琐。因此,直至人类历史的相对晚近阶段,随着特定捕鸟工具、技能的出现,鸟类才开始逐渐成为史前人类的常规...
鸟类是现代陆生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然而,相对于哺乳动物而言,史前遗址出土的鸟类骨骼却极为稀少。这一现象或许与鸟类的骨骼相对纤薄而难以在遗址中保存下来有关,另一方面则可能与鸟类的生理特征、生态习性乃至古人类狩猎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考古学家认为,大多数鸟类因其善于飞翔而难于猎捕;此外,鸟类的营养物质含量相对较低且其提取过程较为繁琐。因此,直至人类历史的相对晚近阶段,随着特定捕鸟工具、技能的...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山地和印缅山地三个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的交汇地带。云南独特的地质地貌构造、季风气候环境和水文水系条件,使云南成为第四纪冰期生物的“避难所”,并成为蕴育新物种的摇篮,造就了当地从史前到现在极其复杂的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多样性。云南见证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奇迹,目睹了人科物种从1,200万-600万年前的禄丰古猿、约170万年前的直立人“元谋猿人”,再到1.4万年前的...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山地和印缅山地三个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的交汇地带。云南独特的地质地貌构造、季风气候环境和水文水系条件,不仅使云南成为了第四纪冰期生物的“避难所”,还成为了蕴育新物种的摇篮,造就了当地从史前到现在极其复杂的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多样性。云南不仅见证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奇迹,同时目睹了人科物种从1,200万-600万年前的禄丰古猿、约170万年前的直立人“元谋猿人”,再...
棉花(Gossypium)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多倍体研究的理想模式材料。作为真核生物尤其是植物中普遍的一种现象,多倍体通常被认为是演化创新和物种多样化的驱动力,特别是在环境胁迫条件下([1])。在异源多倍体中,部分同源基因(homoeologous genes)的表达模式既可能是直接继承了来自于其亲本二倍体中已存在的祖先状态即“亲代遗产”(parental legacy),也可能...
2022年6月14日从西北大学获悉,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近日组织专家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相关项目进行了项目结题综合绩效评价,由西北大学承担的“天山地区古代人类遗传演化研究”项目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估。
丁香属为温带起源的木本芳香植物,是木犀科(Oleaceae)中较为古老的类群。全属30余种(变种),除3种在巴尔干半岛和北海道分布以外,其余在中国均有野生分布。作为东亚、欧洲和北美经典的观赏植物,丁香有着1400年的栽培历史和200年的育种历史,其药用功能的开发和芳香精油的利用在中国和欧洲由来已久。而丁香属全基因组信息的缺乏,限制了我们对其时空演化格局的解析,也阻碍了药用功能的深度挖掘和定向育种目...
2022年5月7日上午9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海外名师课程”第5期《个体人类学》在线上顺利开讲。本期邀请国际著名人类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系阎云翔教授主讲,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专业40名学生,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高校十余名年轻教师参加学习和研讨。
公元前2世纪末,丝绸之路途经新疆,使后者正式成为了亚欧大陆东西部文化传播、经济贸易以及人群交流的桥梁。可事实上,很久以前新疆就是不同人群交汇的“十字路口”。
2022年3月13日下午三点,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2020级、2021级博士研究生通过“腾讯会议”进行了第29期读书报告会,亦是本学期第一次读书报告会。应全体博士生邀请,院长乌日陶克套胡教授担任此次读书报告会指导教师兼主持人。本学期读书报告会尝试探索精读顶级学术期刊论文,学习高水平论文的行文思路、逻辑结构、写作手法等,以期提升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阅读能力及写作水平,进而提升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