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遗传学 >>> 数量遗传学 生化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 体细胞遗传学 发育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辐射遗传学 进化遗传学 生态遗传学 免疫遗传学 毒理遗传学 行为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 遗传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人物 遗传学相关记录490条 . 查询时间(2.414 秒)
贝锦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长:复杂疾病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
杨涛,女,博士,副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遗传专业,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基因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化学病理学系医学遗传专业,研究 “中国人二型糖尿病的相关基因和致病机制”;2003年-2008年美国贝勒医学院(BaylorCollege of Medicine)博士后访问学者(Postdoctoral associate)及研...
赵秀丽,1991年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大学本科毕业,1991~2000年就职于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2006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2008~2010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学习,现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医学遗传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人类单基因病致病基因研究工作,主要科研方向为人类单基因病致病机制和精准诊疗研究。近年来,...
张学,男,中国工程院院士,1964年7月生于黑龙江,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遗传学系主任、长聘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
刘雅萍,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医学遗传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医学遗传学系,是临床系八年制、4+4临床医学试点班、研究生医学遗传学系列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任职以来平均每年教学学时数超过200学时。科研方面,获得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资助,近三年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总资助金额近100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陈军,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分子进化学;群体遗传学。课程讲授:进化生物学,普通高校本科生;分子生态学,普通高校本科生;系统和分子进化,普通高校研究生;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普通高校研究生。
刘建祥,“杰青”、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3年在国际水稻所(IRRI)进行博士论文研究;2003年6月在浙江大学参加工作;2003年11月至2009年12月先后在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美国依阿华(IOWA)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12月至2017年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调入浙江大学。先后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
马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细胞周期调控、染色体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Genes & Development, New Phytologist, Chromosome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写英文专著1章。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项。
陈茂荣研究员.研究方向:肠道干细胞和肠癌的微环境调控:利用类器官(organoid)模型和高通量CRISPR/Cas9遗传筛选平台,以小鼠为模式动物研究(1)干细胞通路(如Wnt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肠道干细胞和肠癌微环境调控中的作用;(2)肠道屏障在生理和病理(如肠癌)条件下的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免疫细胞等的相互作用。
张晓辉研究员、课题组长。课题组研究方向:遗传病的临床精准治疗是世界人民迫切需求,基因治疗是遗传病临床精准治疗有效手段,安全精准基因编辑工具的发展使遗传病临床精准基因治疗成为可能。
陈东升研究员,研究方向:课题组具备病毒学、遗传学、免疫学、演化发育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网络编程的交叉背景。熟悉前沿测序技术,如单细胞转录组、单细胞表观组、单细胞多组学、空间转录组测序。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和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出生缺陷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贾兴元副研究员 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2014年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遗传学博士学位;多年来在北京朝阳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工作,现任副研究员,从事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的研究和司法亲子鉴定工作。2015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再生医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外源生理电场诱导视神经的再生。
姓名:胡功成性别:男职称:副研究员,研究领域:表观遗传(包括染色质高级结构、组蛋白修饰等)在细胞命运转变中的机制研究。
姓名: Maria Pia Cosma性别: 女职称: 研究员学历: 博士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cosma@gibh.ac.cn通讯地址 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研究领域: 1. Wnt介导的调节体细胞重编程和多能性的机制。2. 细胞间融合以在哺乳动物中再生组织。3. 染色质结构及其3D空间排列的超分辨率识别。
陈坚研究员,研究概述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胶质瘤病人的治疗方案依然局限于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方案,而胶质母细胞瘤病人的生存期,也依然只有十几个月。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胶质瘤很可能起源于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成体神经干细胞。在已经形成的胶质瘤中,存在着一部分表达干细胞标志物的肿瘤细胞,对于细胞的对化疗的抵抗和肿瘤复发至关重要。目前,我们一方面通过小鼠遗传学、原代肿瘤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