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发育神经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发育神经生物学相关记录77条 . 查询时间(2.257 秒)
中国细胞生物学会2024年全国学术大会于2024年4月8日-12日在福州隆重召开。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焦建伟研究员作为召集人的“中枢神经发育与损伤修复”分会场在2024年4月11日上午举行,近百余人参加会议。首先,焦建伟研究员发表开场致辞,对与会各位专家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位中枢神经领域研究专家围绕神经发育和损伤修复汇报研究进...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教授邵龙泉团队研究揭示了孕期暴露纳米氧化锌(ZNPs)干扰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张艳丽、张玉琳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邵龙泉为论文通讯作者。
近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李世华、闫森和李晓江等人成功构建一种Mini-intrabody,其可以特异性地将变异亨廷顿蛋白带入溶酶体进行降解从而减少毒性蛋白累积,有望为亨廷顿舞蹈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案。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先进科学》。李世华、闫森和李晓江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李彩娟和林颖琪为共同第一作者。
孤独症是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核心症状是社会及语言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感知觉信息处理障碍是孤独症的关键特征,约90%的孤独症患者表现出感知觉异常。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婴儿在发育早期(社交功能还未发育成熟之前)便观察到感知觉方面的异常。然而,孤独症病人感知觉异常背后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快速进化的调控元件是驱动复杂性状进化的重要因素,例如人类大脑进化。但是人类发达的大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从原猴、新大陆猴、旧大陆猴、小猿、大猿到人类不断增加的过程,目前少有研究探讨这些调控元件对其他非人灵长类,特别是相对原始的灵长类大脑进化的影响。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国民健康。有数据显示,当前已知的出生缺陷病种超过8000种,其中神经管畸形是常见的一类出生缺陷。出生缺陷的发生与早期胚胎发育异常直接相关。因此,研究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探究发育机理,是揭示病理性胚胎发生机制,提升相关疾病诊疗效率,从根源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前提。搭建非人灵长类胚胎体外培养体系,揭示非人灵长类胚胎发育特征,将极大提升我们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及相关疾病的...
2023年3月7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永清团队和暨南大学李晓江团队合作在Cell Discovery杂志(影响因子 38.079)发表文章,题目为“CHD8 mutations increase gliogenesis to enlarge brain size in the non-human primate”(https://www.nature.c...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的轻微扰动往往会导致寿命的延长,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促使研究人员对线粒体应激如何调控衰老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研究。而线虫因其易于饲养、寿命短、遗传背景清晰、遗传操作简单等优势,成为了研究线粒体应激和衰老的极佳模型。2023年2月28日,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田烨研究组受邀在Semina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团队20年来专注脊髓损伤修复研究,成功研发了神经再生胶原支架(NeuroRegen Scaffold?),并在100余例患者的临床研究中表明神经再生胶原支架安全有效。该产品近期启动了以医疗器械注册为目标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大脑皮层发育异常往往会导致包括癫痫、小头畸形、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等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其中,约有50%~80%的儿童期难治性癫痫是由于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所致。在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元沿着辐射状胶质细胞迁移到皮层特定区域,并与其他神经细胞建立突触联系,构成有功能的神经网络。这个过程中,神经元需要根据细胞内、外信号来调整自身的细胞骨架结构,实现从多极形态到双极的形态...
2022年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烨研究团队在Life Medicine在线发表了题为“Neuron-periphery mitochondrial stress communication in aging and diseases”的综述论文(DOI:10.1093/lifemedi/lnac051)。该文章围绕跨组织线粒体信号交流的分子机制,聚焦在衰老、疾病等压力情况...
神经元细胞与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最主要的两个细胞分类。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类型先产生(“神经发生”,neurogenesis),胶质细胞后产生(“胶质发生”,gliogenesis),展现出高度保守的时序性。然而,从神经发生向胶质发生的切换机制迄今尚未解决,是神经发育研究领域一个基础性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教授、鲍进特任研究员团队在探索光感知促进脑发育的神经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elanopsin retinal ganglion cells mediate light-promoted brain development”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CELL》上。
2022年7月20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焦建伟研究团队在Molecular Psychiatry发表题为Microglia homeostasis mediated by epigenetic ARID1A regulates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response and leads to autism-like behavio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表观遗传因素...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副教授丁一研究团队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塑料降解颗粒在精神或退行性神经疾病方面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