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神经生物物理学 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形态学 细胞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理学 发育神经生物学 分子神经生物学 比较神经生物学 系统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神经生物学相关记录1137条 . 查询时间(0.535 秒)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神经递质。因其在"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该发现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乙酰胆碱是胆碱能神经元合成并利用的主要神经递质。当乙酰胆碱从神经末梢释放时,它能够结合并激活定位在突触前/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诱导神经元的兴奋,介导并调控大脑中认知以及运动相关过程的信息传递。当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完成信号传递后,乙酰胆碱酯...
人体组织细胞处在独特的微环境中,这个微环境由细胞外基质、各种细胞、可溶性信号分子等共同组成。微环境在细胞信号传导、增殖和分化、形态和迁移、免疫应答以及营养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细胞微环境对于了解生命奥秘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脊髓损伤对于成年哺乳动物来说是一种毁灭性打击,由于成体脊髓组织存在多种抑制再生因素,并且神经细胞再生能力弱,最终导致损伤后脊髓功能的丧失。与成体组织不同,胚胎期和新...
近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李勃兴和黄潋滟团队研究发现了雌雄小鼠共情行为的性别差异,并解析了介导共情行为的感觉模态、神经环路和潜在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神经元》(Neuron)。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盛锦华团队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近日先后发表于《大脑皮层》和《生物学和医学中的计算机》两个期刊。
全球肥胖人口数量日益增长,超过25亿人超重或肥胖,母体在孕期及哺乳期的营养摄入状况对后代的生长发育影响深远。人类和啮齿类动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哺乳期母体的营养过剩,会增加后代肥胖的风险,引起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症问题。以往研究主要局限在母体哺乳期饮食对雄(男)性后代的影响,缺少对不同性别的后代差异影响的系统性研究。
2024年3月16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在京发布世界睡眠日中国年度主题“健康睡眠,人人共享”,并在全国启动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会上发布的《2023年中国居民睡眠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整体睡眠质量欠佳。
记者2024年3月15日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和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套实感智能计算-控制平台。基于该平台,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对斑马鱼全脑十万级神经元的实时监控。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杂志。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教授秦启伟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林强团队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T细胞的来源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揭示病毒感染诱导鱼类脾脏中Slc43a2+T细胞转移进入脑组织的过程和功能特性。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24月2月16日,《PLOS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Defining morphologically and genetically distinct GABAergic/cholinergic amacrine cell subtypes in the vertebrate ret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何杰研究组完成。该研...
2024年02月23日,《eLife》期刊在线发表题为《High-throughput mapping of single-neuron projection and molecular features by retrograde barcoded label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陈跃军研究组、上海科技大学罗振革研究组以及临港实验室李...
人类小脑体积仅为大脑总体积的10%,却包含整个神经系统超过50%的神经元。小脑不仅协调运动,而且影响着人类的思考和情感。在探索小脑功能多样性的过程中,特别是剖析小脑如何参与和影响认知功能和情绪处理,研究发现了一个关键的轴线——感觉运动-联络(SA)轴。这一轴线有助于解释小脑功能层级的复杂性。然而,多数研究集中在探讨人类大脑皮层中SA轴的产生和意义,而鲜有关于小脑上的SA轴是如何形成及其生物学基础的...
歌德说:“只有运动才能消除各种疑虑”。运动是身体与精神之间的润滑剂,无论是散步舒缓心情,还是跑步释放压力,运动改善情绪是许多人的日常生活感受。事实上,运动可以预防焦虑和抑郁的朴素观点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多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支持。然而,除了运动影响外周组织器官进而通过“外周-中枢对话(crosstalk)”调控脑功能之外,对于运动和情绪这两大脑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的神经机制依然知之甚少。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梁智锋研究组与徐敏研究组合作,建立了清醒小鼠光遗传fMRI(opto-fMRI)实验范式,并利用这一方法揭示了基底前脑(BF)四类神经元(VGLUT2、ChAT、PV、SOM)细胞类型特异性调制的全脑BOLD激活及相应的行为学偏好。此外,该研究通过解码模型将BF调制的BOLD激活、低维脑网络和行为偏好联系起来,揭示了小鼠行为偏好的潜在功能网络基础。2024年2...
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曾在《自然》杂志刊发论文,首次证实恶性脑癌与大脑的神经连接密切相关。他们发现神经胶质瘤会与健康的神经元相互“交流”,形成突触,劫持来自健康神经元的电信号,从而促进自身生长。
2024年1月31日,张永清团队在Molecular Autism杂志发表了题为“Impaired synaptic function and hyperexcitability of the pyramidal neurons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of autism-associated Shank3 mutant dogs”(DOI:10.1186/s13229-...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