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学 芯片相关记录38条 . 查询时间(0.197 秒)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神经炎症可能导致BBB功能失调,甚至引发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miRNA146a的表达水平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脂多糖会破坏BBB,诱导炎症反应,促进miRNA146a的表达。阐明脂多糖诱导下引起BBB破坏,以及miRNA146a表达情况的变化对于探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2023年来,水华、赤潮现象频发,故监测藻类及其代谢物浓度对于水质监测意义重大。微囊藻毒素是一类具有强烈促癌作用的环状寡肽肝毒素,在众多蓝藻毒素中其毒害能力最强。它的致病机理是通过抑制肝细胞中蛋白磷酸酶的活性,诱发细胞角蛋白高度磷酸化,致使哺乳动物肝细胞微丝分解、破裂和出血,同时会对动物的肾脏等器官作用导致生理病变。然而,以往开发出的多种检测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复杂且昂贵,因此先进的荧光纳米传感器在检...
接受五分钟的手术过程植入“戒酒芯片”,就能有效与酒精成瘾说“再见”,湖南一位酒龄长达15年的刘先生(化名)露出了满意的微笑。4月12日,刘先生在湖南省脑科医院展开了纳曲酮植入剂临床试验,成为中国首例酒精成瘾纳曲酮植入受试者。
细菌、病毒、真菌等与生命健康相关。临床常用的细菌检测方法是平板计数法,需要将菌液培养1-2天,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亟待发展快速灵敏的细菌检测新方法,这是纳米生物检测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
2022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杨慧课题组研发了一种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了细胞的工程化改造,并显著提高了细胞外囊泡的分泌量。最新研究成果以“Mechanical stimulation on a microfluidic device to highly enhance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 secretion of mesenchymal s...
2022年6月15日,安光所刘勇研究员、朱灵研究员团队研发的“数字PCR生物芯片阅读仪”正式获得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皖械注准20222220135)。这是安徽省首款获批上市的数字PCR产品,填补了我省数字PCR自主产品的空白。该仪器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为下一步临床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大豆(Glycine max)原产中国,古称“菽”,约在5000年前左右由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随后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目前,大豆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为人类提供了主要的植物油料和蛋白资源。我国大豆需求量大,对外依存度长期高达80%以上。我国大豆生产单产远远低于其它主粮作物,且仅为国外大豆主产国的60%左右。加强大豆基础研究,提高我国大豆分子...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建华团队利用类器官芯片,建立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来源的肝—胰岛类器官互作体系,在体外模拟人体肝脏—胰岛轴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糖刺激响应,为糖尿病等复杂代谢性疾病研究和新药发现等提供了新策略和新技术。相关研究发表在《先进科学》上。
2021年11月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流控芯片研究组(1807组)秦建华研究员团队受邀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该团队在利用器官芯片开展感染性疾病研究方面的一系列成果,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与石家庄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领衔的联合研究小组,致力于液相生物芯片的研发。经过几年的努力,开发出高密度靶向测序-液相芯片技术体系,在通量、成本和效益上可以完全取代固相芯片
特定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肿瘤细胞产生特殊行为,例如,超强耐药性等。在活细胞内、单细胞水平上探索基因突变与活细胞行为相关性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参考。近日,我校常凌乾课题组在知名期刊Nano Letters上发表了一篇名为“Single Living Cell Analysis Nano-platform for High-throughput Interrogation of Gene M...
近日,由我所林炳承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罗勇副教授、大连医科大学刘婷姣教授、我所陆瑶副研究员共同撰写的中文专著《器官芯片》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器官芯片是微流控芯片的一个重要分支,被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评为2016年世界“十大新兴技术”之一。微流控芯片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已被认为是当代极为重要的新兴科学技术平台和国家层面产业转型的战略领域。
日前,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远锦教授课题组在“器官芯片”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课题组成员受变色龙变色机制的启发,将“活体”结构色水凝胶材料整合到微流体中,开发了具有微生理可视化功能的“心脏芯片”,为药物筛选以及单细胞生物学研究等提供了崭新的平台。该研究成果于2018年3月29日以“Bioinspired living structural color hydrogels...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勇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教授Francis Lin课题组合作,利用微流控芯片研究了慢性肾病生物标志物FGF23对中性粒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2017,7:3100,DOI:10.1038/s41598-017-03210-0)。细胞迁移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期,应用技术所刘勇研究员课题组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Francis Lin教授课题组合作,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细胞趋化性和记忆效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封底文章形式发表在Integrative Biology 杂志上(2017, DOI:10.1039/C7IB00037E)。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