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生物学 DNA相关记录887条 . 查询时间(0.182 秒)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西藏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本研究测定了日多牦牛、类乌齐牦牛、丁青牦牛、错那牦牛、隆子牦牛、仲巴牦牛、聂荣牦牛、申札牦牛等8 个西藏牦牛类群共328 头牦牛mtDNAD-loop区序列,分析其多态性,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本次测定的西藏牦牛mtDNA D-loop 区序列长度为887 - 895 bp,共检测到135 个变异位点,其中单态突变位点52 个,简约信息位点...
DNA条形码技术在生物分类学、进化生态学、分子系统学、生物多样性科学、医学检疫等学科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梳理了近些年国内外以森林大样地为平台,利用植物DNA条形码(即叶绿体基因片段rbcL,matK和trnH-psbA)在群落水平研究获得的若干重要进展. 围绕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如何应用于大样地群落学研究这一主线,从基本原理出发,以研究案例为基础进行了相应的评述,提炼出以下4方面:(1) ...
DNA计算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计算技术,其与信息、数学、物理和纳米领域密切交叉。其信息并行处理速度快,且具有高度分子并行性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经过近20 年的发展,DNA计算在理论研究和实现方面都取得了十分重要的进展。作为未来新兴的计算技术,DNA计算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文章对近年来DNA计算中运用的各类技术进行了总结:(1)基于链置换的DNA计算技术;(2)基于核酶的DNA计算技术;(3...
基于DNA纳米技术的各种超分子体(功能单元),能实现信息存储、计算、移动和靶向送药等功能,其纳米结构的控制精度达到了原子级。基于DNA纳米技术的信息存储和计算模式,具有高度并行性、高密度和低能耗,天生适用于大量信息的存储和并行处理。面对这种新兴的计算模式,人们研究和开发了各种计算模型,讨论其对传统密码体系的影响和DNA存储信息的安全问题,包括密钥搜索、信息加密、信息隐藏及认证等。文章综述了基于DN...
非编码DNA序列是指基因组中不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这些序列可以结合调节因子、转录为功能性RNA、单独或协同地调节生理活动和病理过程。文章围绕基因表达调控作用, 总结了近几年非编码DNA序列的研究成果, 对其结构、功能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阐述, 介绍了目前鉴定非编码DNA序列中功能元件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 并对非编码DNA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非致死浓度下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土壤生物的毒性作用研究在国内外鲜见报道.因此,本文采用人工土壤培养法,通过亚急性试验,研究了PFOS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生长抑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及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PFOS暴露急性期和亚急性期,非致死浓度PFOS显著抑制蚯蚓生长(p=0.000),生长抑制率随着暴露浓度、暴露时间的增大而逐渐增...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葡萄糖代谢紊乱的疾病。DNA甲基化修饰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影响DNA甲基化修饰, 显著地增加T2DM的患病风险。目前, T2DM环境相关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研究已在人及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取得进展。此外, T2DM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研究主要集中在糖代谢、能量代谢、炎症等。文章系统地综述了目...
为探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DNA甲基化模式, 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中华蜜蜂DNA甲基化转移酶3(Dnmt3)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JQ740768);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工蜂(4日龄蛹, 1, 7和30日龄成年蜂及产卵工蜂)和蜂王(4日龄蛹, 1日龄蜂王和产卵蜂王)头部的Dnmt3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 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2...
目前在微生物学领域,研究各级分类单元的最有效手段是多相分类,该法能较客观地反映生物间自然系统进化的关系[1]。DNA-DNA同源性分析在多相分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常用于亲缘关系密切的微生物种内相似度描述.它在检测错分菌株以及新描述的菌株划归已有分类单元时非常有用。
为了解海南岛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及其与大陆种群的关系, 本研究应用10个微卫星DNA标记对海南岛11个地点627个蜂群的627头工蜂样本和大陆2个地点102个蜂群的102头工蜂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海南岛中华蜜蜂遗传多样性较高, 单个位点检测到等位基因5~17个; 各种群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5~7.0个, 平均杂合度为0.59~0.65。海南岛中...
采用室内暴露试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Cu2+(0.01、0.10、0.25mg/L)、Pb2+(0.05、0.50、0.75mg/L)单因子染毒以及Cu2++Pb2+(0.01 mg/L+0.05mg/L、0.10 mg/L+0.50 mg/L、0.25 mg/L+0.75 mg/L)联合染毒对泥鳅卵细胞DNA的损伤效应,并以SCGE技术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u2+与Pb2+单因子染毒对泥鳅卵细...
以叶籽银杏和普通银杏叶片为试材,利用EcoRⅠ和HpaⅡ/MspⅠ双酶切建立适合于叶籽银杏全基因组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分析体系,在全基因组水平对11株叶籽银杏和1株正常银杏的胞嘧啶甲基化水平和模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36对MSAP选扩引物中,选出14对MSAP引物组合,共扩增产生2766条清晰可辨且可重复的DNA条带,产生3种类型的甲基化条带。在全部扩增位点中,检测到叶籽银杏基因组...
一页纸改变人类的例子不多见,但1953年4月25日《自然》杂志上的那篇经典论文就是。詹姆斯·沃森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在现在看上去实在挺短的一则文章里提出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如今的我们见多了精美的DNA结构图,脑海中会一下浮现那个双铰链,但当时完全没条件,论文中唯一的简朴插图还是克里克的夫人所画。
詹姆斯·沃森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在现在看上去实在挺短的一则文章里提出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如今的我们见多了精美的DNA结构图,脑海中会一下浮现那个双铰链,但当时完全没条件,论文中唯一的简朴插图还是克里克的夫人所画。
表观遗传修饰在基因转录与表达、细胞生长与分化以及动物个体正常发育等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表观遗传修饰发生异常,会引起机体生长发育中的各种异常。哺乳动物从精卵受精到附植前的胚胎早期发育阶段会发生重要的表观遗传重编程,主要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精卵受精后DNA发生主动和被动2种方式的去甲基化。本文主要综述了与DNA甲基化相关的蛋白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去甲基化机制,并对小鼠附植前胚胎发育...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