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国际动态 物理学 德国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0.276 秒)
德国加大聚变能研发资助     德国  聚变能  研发资助       2024/1/10
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BMBF)部长瓦特辛格近日宣布,德国未来五年将大幅增加聚变能研究资金,再增加3.7亿欧元。连同之前的研究资金, 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将在2028年之前为聚变研究提供超过10亿欧元(11亿美元)的资金。新的资助方案加强了对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IPP)、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和于利希研究中心(FZJ)等机构聚变研究计划的资助。
近日,中科院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离子回旋团队传来捷报,其成功竞标德国ASDEX Upgrade核聚变装置“高功率离子回旋射频发射机”研制项目,并顺利与德国马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签署项目合同。
2018年秋,国际度量衡委员会(BIPM) 将以普朗克常数为基准对质量单位“千克”进行重新定义。为此,德国伊尔梅瑙理工大学和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的科学家在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资助下,正在加紧研制一种基于电磁力补偿原理的新型且产业实用性强的天平,并以量子力学创始人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将其命名为“普朗克天平”。使用该测量仪对普朗克常数进行的测量精度结果,将连同在美国和加拿大利用瓦特天平...
近日,世界著名的高能物理和加速器技术研究机构——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官方网站头条报道了《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的文章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2017) 6, e16187; doi:10.1038/lsa.2016.187:Attosecond precision multi-kilometer laser-mic...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2016年7月6日说,世界最大的仿星器受控核聚变装置“螺旋石7-X”已于今年3月成功完成第一轮实验,目前正在升级改造,预计4年后可实现等离子体脉冲持续时间30分钟的目标。顾名思义,仿星器就是对恒星的模仿,是一种受控核聚变装置。按设计,仿星器通过模仿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将等离子态的氢同位素氘和氚约束起来,并加热至1亿摄氏度左右发生核聚变,以获得持续不断的能量。
“最弱”这个词很少会让人欢呼雀跃,但今年夏天在太阳系最弱磁场空间(如图)中进行的实验却让科学家激动万分。由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物理学家构建的这个最弱磁场比此前已知的最弱磁场空间“弱”了10倍,使该空间的磁场引力甚至低于星际之间几乎虚无的引力。
近日,德国菲林根-施文宁根一家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发电鞋”。该鞋通过嵌入其内的两个装置在人体行走时搜集能量。 这两个装置分别是“震动收获器”和“摆动收获器”,采用可穿戴电子技术设计。当步行者脚跟触地时,“震动收获器”发电;当脚摆动时,“摆动收获器”产生能量。 两个能量收获装置都是通过利用磁铁和线圈之间的运动来发电。当一个移动的磁铁的磁场经过一个静止的线圈时,感应电压出现,电流产生。两个...
2014年8月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在院机关会见了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副主席、于利希中心董事会主席Wolfgang Marquardt教授一行。张亚平代表中科院欢迎Marquardt副主席一行到访,并向客人简要介绍了中科院的基本情况和最新进展。在谈到双边合作时,张亚平充分肯定了两机构和所属研究所过去几年所取得的积极进展,表示中方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下属研究所与德方相关研究所开展实质性的科研合作...
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和图宾根大学的物理学家利用COSY加速器,证明了由6个夸子组成的双重子态粒子的存在,验证了他们早在2011年的发现。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物理学家仅能验证介子和重子两种类型强子的存在,近年来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先后发现了“胶球”、“多夸子”等假想的复合粒子。2011年8个国家的120多位科学家利用于利希研究中心的COSY加速器共同研究发现,存在由六个夸子组成的粒子。这一“双重子态”...
德国马普学会网站消息,马普量子光学研究所(MPL)的专家团队于近期首次成功在晶体中精确定位单个稀土离子,并准确测量了其量子力学的能量状态。这一研究使得在离子中存储量子信息成为可能,将对未来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产生重大贡献。
2014年4月9日上午,德国汉堡大学激光物理研究所Christian Kränkel博士来信息学院作了题为“从紫外到中红外:汉堡大学激光物理研究所激光器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信息学院副院长李德春教授主持,信息学院部分师生聆听了报告。
德国雷根斯堡大学、马尔堡大学和帕德博恩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利用一种新近投入使用的高压太赫磁辐射源,在万亿分之一秒的精确时间内在半导体上制造了电压达到100亿伏/平方米的电磁场,并研究观察了电子振动现象。
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成功开发一种新型超级双疏膜,利用这种膜能够根据需要将二氧化碳等气体富集到溶液和气体,或者将其从液体或气体中溶出。这些特性主要归因于膜表面的超双疏(疏水疏油)涂层。这一涂层不仅能改进气体交换,而且能防止膜孔堵塞。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对一个微米大的原子进行了研究,这个原子在其电子轨道上带有数万个正常原子。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首次采用了一种模型系统,借此可研究一个单电子与在其轨道上的很多原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对电子与物质之间交互作用的了解,是解决很多基础性与技术问题的前提。
由于电子产品开发追求结构更紧凑、信息存储密度更高等特征,因而传统的磁存储技术不久将达到物理极限。目前常规存储器的两种磁信息点通常包括许多磁矩平行排列的原子,与之对应的磁场方向分别代表信息技术中的“0”和“1”两种情况。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巧化,杂散磁场造成相邻信息位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微小化的磁信息点存在超顺磁性,对热波动并不是十分稳定,会导致数据丢失。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