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知识要闻 自然地理学 科研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1.722 秒)
亚洲高大的地形、强盛的季风和广袤的干旱区,构成了亚洲独有的地理景观,决定了亚洲地貌、气候、植被、土壤以及大江大河的分布,影响着亚洲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业、旅游甚至于文化娱乐等发展。亚洲自然地理是如何形成、何时形成的?基于沉积记录和数值模拟分析,我校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鹿化煜教授团队认为,约5000万年以来阶段性的地质活动和气温演变,造就了亚洲的地理景观。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学术刊物《The ...
大陆古环境研究中一个最令人兴奋的发现是季风边缘区的沙漠在过去经历了周期性变绿。沙漠变绿被认为给人类走出非洲提供了绿色通道,缓解了游牧文明的水资源压力,减少了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之间战争的可能性。因此,了解沙漠变绿历史及机制是广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水电作为目前占比最大的“清洁”能源,具有开发潜力巨大、技术高度成熟和供电灵活稳定等特点。然而,近期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水电站在其蓄水发电过程中也会排放大量的CO2、CH4和N2O等温室气体(GHGs)。如何通过精确评估全球现存水电站GHGs排放的空间格局和潜在影响机制,进而科学指导未来减排背景下水电站日常管理和选址新建工作,成为该领域...
2021年10月21-27日,国家“十三五”科技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展览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我国“十三五”以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期间,地理资源所“基于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网)的中国碳汇功能研究”、“高频次迅捷无人航空器区域组网遥感观测技术”、“土壤重金属现场检测-校准-风险管控决策成套系统”3项重大科研成果入围参展。
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干旱与半干旱区,这些地区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0%。沙丘广泛分布在干旱与半干旱区,成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沙丘的形成及其演化机理一直是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在人们的印象中,沙丘通常是寸草不生和流动的。而在半干旱地区,沙丘可以呈现出流动或固定等不同状态。流动沙丘与固定沙丘的植被覆盖度和流动性差异极大,却可以在相同的地表环境中长期共存,其共存机理是沙丘地貌和环境...
继2013年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4项科研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之后,今年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又有4项科研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3大奖种中均有获奖,体现了我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均衡的发展。
日前,作为著名国际学刊《自然》及其子刊的发行方,自然出版集团发表名为《自然出版指数2010中国》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科研质量大大提升。据统计,中国科研论文产量已从2000年的2万多篇递增到2010年的13万多篇,增长逾6倍。而《自然》出版指数则表明,中国论文的质量也在快速上升。中国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的论文数,已从2000年的6篇递增到2010年的149篇,增长逾20倍。这份报告排选出的中国...
为加强与东北亚地区学术团体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承担中国科学院东北水项目群项目“三江平原农业开发与湿地保育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成员阎百兴研究员、王毅勇研究员和栾兆擎副研究员等于2010年8月9日-14日对位于哈巴罗夫斯克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水与生态问题研究所(Institute for Water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Far East...
自从2010年7月10日晚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白令海开始进行海洋综合调查以来,“坏脾气”的白令海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好脸色”。在这片海区,中国考察队员一共要进行11天48个站位的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方面的综合观测和采样。
2009年9月27日顺利返回兰州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王乃昂教授介绍说,中国科研人员首次由北而南成功徒步穿越世界沙丘最高大的巴丹吉林沙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