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生物学 西双版纳相关记录108条 . 查询时间(0.193 秒)
当前人类世,环境在快速变化,物种在快速适应或毁灭,生命自有出路,等待去认识和学习。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快速进化与保护研究组致力于从协同进化和遗传物质交换的视角,解析动植物性状进化和协同物种多样化的生态驱动力和遗传机制;师法自然,利用和调整物种间生态关系和遗传关系网络,快速提升物种的遗传弹性和自适应能力,创新适应未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节肢动物行为与生态研究组成立于2019年3月,由陈占起研究员任课题组长。课题组以节肢动物(主要集中在蜘蛛和螳螂类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繁殖行为、社会行为的生物学特征,并探讨相应生物学特征的产生机制、演化模式以及相应特征在其生境中与周边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分析这些生物学特征出现和存在的适应性以及生态学意义。科研工作的开展秉承:自然现象-研究问题-研究假说-实...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恢复生态学研究组立足于中国西南,面向大湄公河次区域,通过理论、实验、野外调查及示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热带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受损过程与响应机制,生态系统健康的诊断及其评价指标体系,重要和敏感生物类群对环境变化的生物指示作用,开展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以及生态系统的组装与集成技术的研究与试验示范,积极为我国西南部乃至整个大湄公河次区域的...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化学生态学研究组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研究组立足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大西南地区,致力于传粉昆虫的保护和利用。主要研究蜜蜂对外界不良环境(有毒花蜜、农药等)的响应机制;蜜蜂与花、蜜蜂与天敌的协同进化机制。努力把化学生态组打造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研究组。
古生态研究组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优势学科——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学,为应对全球变化而设立。研究组以植物化石和现代植物为研究材料,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多学科交叉,以不同尺度研究地质时期植物分布格局的演变历史和规律,以及生物多样性对古环境变化(古气候、古植被、古地貌、古海拔、古大气二氧化碳)的响应与适应机制。
‘狐火’睡莲(Nymphaea 'Foxfire')是国际睡莲水景园艺协会(International Waterlily & Water Gardening Society,简称IWGS)2004年评选出的睡莲品种世界冠军。‘粉火烈鸟’睡莲(Nymphaea ‘Pink Flamingo’)是2006年热带睡莲品种亚军。‘苏婉娜’睡莲(Nymphaea 'Suwanna')是国际睡莲水景园艺协会...
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Zanthoxylum L.)在全世界约有250种,广泛分布于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花椒属植物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栽培历史悠久。花椒各部位含有多种类型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在食品、医疗和工业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此外,花椒还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改善小气候等功能,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 。
2021年10月12日,从国际睡莲水景园艺学协会(International Waterlily & Water Gardening Society、IWGS)获悉,版纳植物园吴福川高级实验师、刘勐工程师培育的王莲新品种Victoria‘Dreamer’(追梦人),获得新品种登录注册权威机构的认可,收到新品种登录注册证书,这是我国首个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王莲新品种。
象鼻蕉(Musa chiliocarpa),也叫千层蕉、千指蕉,因其果序如长长的象鼻一般而得名。象鼻蕉是芭蕉科芭蕉属家族的一员,在没开花时,它和其它的芭蕉、香蕉并没有多大的区别,高大的植株、硕大的叶片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但开花以后,象鼻蕉的独特之处就逐渐显现。它开花的时候,花序会不断的往下延伸,位于上层的花序最先结果较下层的果实成熟较早,但这并不妨碍其继续开花、结果,因此在一串果序中常会看到上层的果...
连日来的几场阵雨昭示着西双版纳新一轮雨季的到来,版纳植物园也随之进入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时刻,园内多种热带花卉如鸡蛋花、龙船花、纸扇花、朱槿、睡莲、荷花、紫薇、洋金凤等相继绽放,繁花似锦连绵盛开,霎时间将园区妆点得万紫千红。在这百花丛中,有4种豆科开花树木兀自挺立,各自将数以千计的花朵开在高处,彰显出令人赞叹的生命力,格外引人注目。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灰孔雀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曼稿子保护区外,勐养、勐仑、勐腊、尚勇4个子保护区均有灰孔雀雉分布,潜在分布面积约222825hm2。春季种群密度为0.00460只/hm2,种群数量为1009只,冬季种群密度为0.00376只/hm2,种群数量为858只,全年平均种群密度0.00418只...
本研究在西双版纳利用样线调查法调查亚洲象的取食作用对野象谷景区常见分布的5种植物即酸苔树、象鼻藤、粗糠柴、翅果麻和黄牛木的影响,调查中记录样线上每一目标植株的基径、高度、影响类型、影响程度等信息。结果表明:1)植物受影响的数量与其植株总数之间的相关性不大(Pearson correlation, r=0.608, P=0.277);2)亚洲象对5种植物的偏爱程度不一样,酸苔树、象鼻藤、粗糠柴和翅果...
本文利用亚洲象种群野外调查数据,结合3S技术,应用生态位因子分析(Ecological Niche Factor Analysis,ENFA)模型对西双版纳亚洲象的栖息地状况进行评价,并对适宜栖息地做出预测。结果表明:ENFA分析的边界值M=1.375>1,耐受值T=0.478,说明亚洲象对环境条件有一定选择性和耐受性,但生态位仍不宽,专化程度较高;影响亚洲象栖息地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为植被因素,尤其...
繁殖是动物权衡不同自然选择压力和自身生理限制的结果。蝙蝠的繁殖受气候(温度、光周期和降雨量)和食物资源等非生物因素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犬蝠食物资源、设网捕捉和标志重捕的方法研究西双版纳地区降雨、食物资源可获得程度对犬蝠分娩时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3 - 8 月降雨量逐渐增加(19.82 -41.13 kg/ m2 ),犬蝠取食的植物种类呈明显的增加趋势(4 - 9 种)。幼蝠捕捉量与植物资源可...
采用巢式-PCR、DNA克隆测序技术,对西双版纳地区野生与栽培绞股蓝根内丛枝菌根真菌(AMF)进行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试验共获得551个含有丛枝菌根真菌18S rDNA 片段的克隆子,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得到100个RFLP类型,将其划分为20个序列类型,分属于7个科.将20个序列类型的相关序列与Gene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有5个可以鉴定到种,分别为Glomus viscosum、C...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