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相关记录353条 . 查询时间(0.738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公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以下简称“青促会”)优秀会员名单,植物所刘晓娟研究员入选。
2023年12月18日,首都园林绿化科技创新联盟在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启动。植物所作为25家联盟成员单位之一应邀参加了启动会。启动会宣布了首批25个科研示范基地,27项来自联盟成员单位在病虫害防治技术、植物新品种、碳循环等方面的推广成果,336位首批入库专家,以及围绕全域创森和花园城市建设,在花园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园林绿化重大政策与机制创新、植物重要种质创新及推广应用、园林绿化生态系统功能提...
2023年12月17日,以“平凡中的力量”为主题的“2023北京榜样”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强研究员当选“2023北京榜样”年榜人物。党委书记赵千钧应邀出席颁奖典礼。2023年北京榜样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办,是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金名片。今年是北京榜样主题活动开展的第十年,全市共推选产生141组北京榜样,覆盖了各个群体、各行各业,最后共有10人当...
2023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张向军一行到植物所就青年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交流座谈。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副局长魏涌澎出席座谈会,植物所所长汪小全、人事处及研究生处负责人、相关领域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等参加座谈会。
2023年11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植物所承办的“科学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所研究员匡廷云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两百余名师生作科普报告。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科学普及与学术处处长马强,植物所纪委书记张建伟,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委书记刘海忠、校长高雪东,植物所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报告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自峰研究组利用六棱大麦测序品种Morex绘制了穗部发育的时空转录组图谱,该图谱覆盖大麦穗部发育的17个阶段,各阶段的小穗从上到下分为5个部位:顶部、中上部、中部、中下部和底部,每个部位设置3个重复,共255个样本。科研人员通过对这些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在5个部位共同表达的基因9228个,根据表达模式分为15个cluster,不同cluster的表达峰值分布在不同的发育时...
近日,中国知网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23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办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JIPB),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JSE)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JPE)、《植物生态学报》《生物...
2023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北京分会在植物所举行了“爱科学小课堂”第十六期科普活动。活动由北京分会副会长刘晓娟研究员、植物所小组组长鲁丽敏研究员共同主持,来自京区18个研究所青促会小组参加了活动。
植物细胞具有很高的全能性,赋予了植物器官在活体或培养条件从头再生新的器官和完整植株的能力。基于细胞全能性发展起来的植物离体再生体系,被广泛应用于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等植物生物技术中。在经典的植物离体再生体系中,生长素诱导的多能性愈伤组织形成是离体再生的第一步,被认为是植物细胞获得全能性的关键过程,对于不定芽或根的从头再生是必需的。研究表明,植物根干细胞因子在生长素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的异位激活代表...
为了深入探讨该属的系统发育关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刘彬彬及相关研究团队使用426个单拷贝核基因和78个叶绿体编码基因,重建了红果树属及其近缘属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先前定义的红果树属并不是一个单系,其包含的三个物种与来自石楠属的一个物种Photinia lasiogyna形成了同一分支,同时结合系统发育网络和多倍化分析,发现红果树属是异源多倍体起源,而S...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芍药科多样性与种质创新研究团队针对牡丹的“退梢”现象,通过组织学、生理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了牡丹当年生枝木质化过程,次生细胞壁成分(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和碳氮的积累规律,当年生枝不同部位基因表达和激素类代谢物含量的变化;挖掘出与当年生枝发育相关的枢纽基因。研究人员选取油用牡丹‘凤丹’和观赏牡丹‘洛阳红’2个品种,观察到二者当年生开花枝的木质化发育进程相似,其中上部无...
2023年8月26日至27日,以“以科技引领治沙,让荒漠造福人类”为主题的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举办,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发的畜禽草耦合治沙新模式在本次论坛进行现场展示。
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外部颖片和内部颖果的不平衡生长通常导致颖果产生缺口,其特征是成熟颖果腹侧有可变长度的V型裂纹。研究表明,约有6%的水稻种质材料产生V型裂纹颖果,而在大籽粒水稻种质材料中,这一比例达16%。过量使用化肥、灌浆期温度变化异常等环境因素诱导颖果产生V型裂纹。颖果V型裂纹导致稻米垩白增加和整精米率降低,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因此,揭示稻米V型裂纹的分子细胞学机制对于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膜蛋白结构生物学研究组运用生理生化、晶体学、冷冻电镜和光谱学等多种技术手段,首次详细揭示了假根羽藻LHCII的同质三聚体和异质三聚体捕光天线复合物的精细结构和功能特征,发现可吸收绿光的管藻素和管藻黄素替代了常见绿藻和植物LHCII中的类胡萝卜素位点,同时两个额外的叶绿素b取代了原有的叶绿素a,这些色素变化共同增强了假根羽藻在潮间带光环境下对蓝绿色光的捕获能力。研究进一步发现...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田利金研究组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和瞬态吸收光谱等技术对海洋中心纲硅藻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中共存的两种天线复合体(FCP-B/C二聚体和FCP-A四聚体)进行了功能表征。研究人员从硅藻中分离纯化出FCP-A四聚体和FCP-B/C二聚体,利用吸收光谱和稳态荧光光谱发现两种复合体的光谱性质差异较大,证实了两种天线蛋白的功能大不相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表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