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病毒学 >>> 病毒生物化学 分子病毒学 病毒生态学 病毒分类学 病毒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病毒学 酶相关记录47条 . 查询时间(0.506 秒)
2024年4月19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朱斌教授团队在国际核酸领域权威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发表题为“SARS-CoV-2 nsp15 preferentially degrades AU-rich dsRNA via its dsRNA nickase activity”的研究论文。
新冠病毒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小分子药物是抗击新冠感染的选择之一。来瑞特韦片(Leritrelvir,研究代号:RAY1216)是国内首款无需联用利托那韦靶向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Main protease,Mpro)的小分子化学药物,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合作对该药物抗病毒机制、抗病毒活性及药代性质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研究,揭示其多方面亮点。研究成果以“Preclinical eval...
2024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抗病毒研究中心邓增钦团队完成的题为Structure-function analysis of the ATPase domai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topoisomerase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mBio上。
抗病毒先天免疫信号通路与低氧信号通路为细胞中两个经典且古老的信号通路,从高等脊椎动物到低等的无脊椎动物都高度保守。对于这两条通路之间的交互作用,尤其是氧气以及受氧气调控的关键因子在先天免疫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是该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专利:从中药中筛选SARS冠状病毒主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
2023年4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小龙研究组题为“SARS-CoV-2 main protease Nsp5 cleaves and inactivates human tRNA methyltransferase TRMT1” 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项工作揭示...
2022年8月10日,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崔胜研究员团队等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Biochemic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titis A Virus 2C Reveals an Unusual Ribonuclease Activity on Single-Stranded RNA”(生...
2022年6月10日,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崔胜团队和帝国理工大学的David Mann团队联合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在线发表了题为“Acrylamide fragment inhibitors that induce unprecedented conformational distortions in enterovirus 71 3C and SARS-CoV-2...
香港浸会大学(浸大)2023年3月20日公布,研究发现一种名为MT1-MMP的蛋白酶,有条件成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的标靶。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2022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全球已有82000多人感染猴痘病毒。与同为正痘病毒属的痘苗病毒和天花病毒一样,猴痘病毒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形成复制工厂进行基因组复制,产生首尾相连的DNA多串联体,之后在解离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单个病毒基因组。在进行DNA基因组合成时,至少需要8种病毒蛋白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整个过程。其中由...
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埃博拉病毒聚合酶负责病毒基因组复制过程,且具有较高保守性,是研发广谱性药物的重要靶标。但由于分子量大、不稳定、易降解等原因,埃博拉病毒聚合酶三维结构的解析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从而严重限制了靶向聚合酶的药物开发。
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埃博拉病毒聚合酶负责病毒基因组复制过程,且具有较高保守性,是研发广谱性药物的重要靶标。但由于分子量大、不稳定、易降解等原因,埃博拉病毒聚合酶三维结构的解析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从而严重限制了靶向聚合酶的药物开发。
先天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它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均十分保守。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如Toll样受体、RIG-I样受体、细胞质DNA传感器等,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即病毒感染或复制过程中产生的RNA和DNA,启动机体免疫反应,诱导I型干扰素、炎症因子和其他下游抗病毒效应蛋白的产生。鱼类隶属于原始有颌类脊椎动物,其获得...
在过去的 20 年中,冠状病毒在人间的流行从未间断,包括2002-2003 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SARS-CoV),2012 年以来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MERS-CoV) 以及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等。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全球大流行仍在继续。截止2022年4月全球已有近600万人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死亡 (h...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团队在布尼亚病毒核酸内切酶的催化机制,以及基于结构的药物干预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两篇相关研究成果“Insights into two-mietal-ion catalytic mechanism of cap-snatching endonuclease of Ebinur Lake virus in Bunyavirales”,以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