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北京相关记录2515条 . 查询时间(1.089 秒)
猎豹为猫科动物中非常独特的一个分支,其为追求高速奔跑捕猎而放弃了力量,体现在头部较小,犬牙很小,四肢修长,爪子粗钝不可完全收缩。如此独特的形态特征,使得早年的学者大多把猎豹列为猫科中一个单独的亚科。但后来分子生物学证明猎豹实则属于猫族中的一员,和美洲的山狮,细腰猫组成一个支系。这说明猎豹的特化是相对近期的事件。现在猎豹主要分布于非洲,少数分布在亚洲西南部,而地质历史时期猎豹曾经广布于欧亚大陆。猎豹...
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MK)是骨髓中产生血小板的血细胞,血小板在止血、伤口愈合以及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血小板输注完全依赖于健康供者捐献,随着血小板输注需求量的增加,供者来源短缺,血小板难以在体外长期保存,血小板的输注存在巨大的供应缺口。而巨核细胞的多倍体化对于血小板产生非常重要,是高效生成功能性血小板的重要保障。因此解析巨核细胞多倍体化调控机制对于突破血小板再生技术瓶...
自30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启动以来,完整和准确的参考基因组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致力追求的目标。2022年4月,Science期刊发表了首个人类端粒到端粒(T2T)完整基因组——T2T-CHM13,填补了GRCh38版本中剩余的8%人类基因组序列空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高质量的单倍体人类基因组。2024年来研究证实人种之间存在显著的基因组序列差异,而参考基因组与待测样本之间的差异会严重...
2024年12月2日将迎来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95周年纪念日;近年来中国乃至相关地区人类化石、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不断有新发现、新成果,古DNA分析也在探讨现代人起源、演化和迁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发表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引起国际学术界、媒体和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
2024年4月2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任捷团队和杨运桂团队,在《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DDX21 mediates co-transcriptional RNA m6A modification to promote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and genome stabil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三...
2024年4月2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任捷团队和杨运桂团队合作在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DDX21 mediates co-transcriptional RNA m6A modification to promote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and genome stabilit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三链核酸结构R-lo...
2024年3月2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薛愿超、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李幸研究员应邀做客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的整合生物学前沿论坛,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陈振夏教授主持此次报告。
2024年3月29日,来自中国衰老标志物研究联合体(ABC)的多个课题组密切合作,在Protein &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 “DNA methylation clocks for estimating biological age in Chinese cohorts” 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基于中国南北方两个独立的人群队列,系统解析了中国人群在衰老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的变...
Sirtuin蛋白是一类从古细菌到人类高度保守的去乙酰化酶,其酶活依赖于辅酶因子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通过热量限制延缓衰老策略的重要靶点,在多个物种中发挥着寿命调控相关的功能,被称为“长寿蛋白家族”。人类sirtuin家族包括7个成员(SIRT1-7),均具有NAD+结合和相对保守的催化结构域,然而在细胞中的定位和活力却不尽相同。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目前尚缺乏针对人类SIRT1-7生...
2024年2月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蔡华清研究组和北京大学李磊研究组在《Developmental Cell》杂志发表题为"A transcription factor complex in Dictyostelium enables adaptive changes in macropinocytosis during the growth-to-development transiti...
DNA甲基化是最早发现的表观遗传标记之一,在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DNA甲基化检测技术的进步,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具有完全甲基化和半甲基化两种状态,以及可以稳定遗传的半甲基化修饰。关于DNA半甲基化是否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仍有争议,因而需要对DNA半甲基化进行研究。此外,传统的基于碱基化学转化的甲基化测定技术对DNA造成较大损伤,因此亟需开发更为温和高效的半甲基化测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提供了一种花楸树小热激蛋白的应用和提高植物非生物胁迫耐受性的方法。本发明首次发现花楸树中的小热激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小热激蛋白对高温胁迫、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响应,并且研究证实该小热激蛋白能够提高植物的逆境耐受性,这对花楸树的非生物胁迫研究、引种驯化和种质资源改善以及植物耐受性提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提供的提高植物非生物胁迫耐受性的方...
2023年12月5-7日,北京东湖论坛-第二届“世界野生动物疫病研究网络”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合作部尹霖处长,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钟海处长,世界银行“One Health”项目高级专员Rajesh Koirala,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多学科研究所Yvon Le Maho研究员,西班牙国家自...
貉(Nyctereutes)是现今东亚特有的犬科土著。貉的形态和生态行为颇为独特,通常以更强的杂食倾向而区别于其他犬科动物,下颌发育有特别的次角叶(subangular),四肢和尾粗短,体型介于浣熊和犬之间,能够像熊一样冬季蛰眠,在犬科中可谓独树一帜。在欧亚大陆,貉是犬科中出现最早的一支,自上新世早期开始由北美向欧亚大陆辐射,目前仅有2个现生种残存于东亚地区(欧洲的现生种群为后期人工引进)。
2023年12月17日,以“平凡中的力量”为主题的“2023北京榜样”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强研究员当选“2023北京榜样”年榜人物。党委书记赵千钧应邀出席颁奖典礼。2023年北京榜样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办,是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金名片。今年是北京榜样主题活动开展的第十年,全市共推选产生141组北京榜样,覆盖了各个群体、各行各业,最后共有10人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