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导航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463 秒)
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鸟类每年都会遵循相对固定的路线周而复始地迁徙。有些鸟类的迁徙距离甚至能达到上万公里。那么,它们是如何识别路线,精准地到达目的地的呢?
美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研究指出,男性的导航技能略高于女性。这可能源于其成长经历,而非进化。如果男性小时候被鼓励多在户外玩耍,他们的导航技能可能优于女性。相关论文发表于2024年1月17日出版的《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
2023年11月1日,第四届国际人类表型组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人类表型组大会在复旦大学开幕。会上,“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二期)”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正式启动,上海市副市长刘多在开幕式上致辞并与中外科学家共同见证启动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开幕式上宣读中国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组新增委员名单。10余位院士,400余位学者专家和各界代表出席大会。
早在1948年,心理学家爱德华·托尔曼观察小鼠在迷宫中的前行方式时,发现小鼠可以学会如何判断路径,并据此提出了“认知地图”的概念。而后,经过动物行为学、神经生理学以及光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最终认定高等脊椎动物在导航过程中,确实会利用“认知地图”来导航。但在过去四十年里,对于无脊椎动物在导航过程中是否利用“认知地图”来导航,部分科学家一直持质疑观点且争论至今。
“认知地图”是Tolman于1948年探究小鼠空间认知行为时提出的理论,后经过动物行为学、c等学科的发展,最终证实高等脊椎动物会利用“认知地图”来导航。而在过去四十年,关于无脊椎动物是否利用“认知地图”来进行导航,有科学家一直持质疑观点而争论至今。
“认知地图”是Tolman于1948年通过研究小鼠空间认知行为时提出的理论,后来经过动物行为学、神经生理学、光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最终证实高等脊椎动物会利用“认知地图”来导航。然而在过去四十年里,对于无脊椎动物是否利用“认知地图”来进行导航,部分科学家们一直持质疑观点而争论至今。
动物鼻子不仅可以灵敏快速地检测出空气中特定气体的浓度、准确地识别气体的种类,还可以根据气体浓度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变化,对气体源进行准确定位。现有的传感器大多都无法实现动物鼻子的功能,尤其是在气体源定位方面鲜有报道。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感器的要求不断提高,发展具有神经形态的传感器,真正实现仿生嗅觉导航的特性,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对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近日,来自19个国家的21位协作组理事和多位表型组学领域的科学家,出席了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组(IHPC)在线召开的第三次理事会,就下一步加快推进“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等重要事项展开了深入探讨。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19日晚,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组(IHPC)第三次理事会在线召开。来自19个国家21位协作组理事和多位表型组学领域的一流科学家出席了此次会议,就下一步加快推进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的重要事项展开国际协商和深入探讨。
据《自然》杂志6月24日发表的一篇生物物理学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对一种鸟类眼睛里的蛋白的磁灵敏度进行观测后发现,这种蛋白可能发挥了“活罗盘”的作用,让迁徙鸣禽能够利用地球磁场进行导航。该研究表明,迁徙动物体内存在一种磁灵敏分子。
大多数Uber驾驶员都需要通过智能手机导航才能到达目的地,但是鲨鱼似乎只需要利用它们身体和地球的磁场即可。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些鲨鱼可以利用磁场定位并导航。2005年的一项报告称,一条大白鲨从南非游向澳大利亚,然后又沿着一条直线返回,这一行为促使一些科学家提出鲨鱼可以利用地球磁性来导航的观点。从1970年开始,研究人员就怀疑软骨鱼类能检测到地球磁场,但没有人证明鲨鱼可以利用这些磁场进行定位和导航
蝙蝠具有超强导航能力,它们是如何在几小时内飞行几十公里觅食、然后又准确回到起点呢?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蝙蝠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空间记忆能力,能利用标志物对周围空间建立“认知地图”并以此导航。蝙蝠可利用声波分辨近处物体的能力已广为人知,而它们前往远处觅食时如何在更大的地理尺度上导航,吸引了两个以色列团队进行研究。一个团队来自特拉维夫大学,另一个团队由希伯来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组成,两个团队的论文均...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周雯、张弢研究组合作研究,发现了人类拥有“立体嗅觉”,它在意识层面下指引人们的导航。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一般认为,视觉和听觉提供了导航的线索,大脑借由双眼和双耳信息输入间的微小差异,构建了人们的立体知觉并指引了空间定位。人类有两个独立的鼻腔通道,双鼻采样空间相距3.5厘米且不重叠,那么,鼻间的气味浓度差异能否构成方位线索呢?
2020年4月7日,复旦大学药学院李聪教授、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以及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孝勇青年研究员联合研究团队,与意大利都灵大学合作,在《化学科学》( Chemical Science )杂志在线发表《 PH 比率响应表面增强拉曼探针可视化肿瘤酸性代谢边界导航手术》( PH ratiometrically responsive surface enhanced resonance Ram...
2018年7月16日,由中科院新疆分院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与兵团北斗导航精准农业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承办的国家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项目“一带一路北斗导航精准农业军民融合应用”高级研修班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举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