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动物多样性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25 秒)
2024年4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牵头承担的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热带亚热带森林冠层节肢动物多样性调查”与“内蒙古高原荒漠半荒漠地区动物资源调查”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京召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业务主管李笑寒、中国科学院前沿局数学与交叉科学处于汉超副研究员等领导,两个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等7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海洋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与系统演化研究团队聚焦中国沿海、大洋深海、极地等海域的纽形动物、环节动物、头足动物、线虫、棘皮动物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类群,开展形态与分子相结合的分类研究,构建物种的DNA条形码库,解析系谱间的系统发育关系,通过比较生物学、系统生物地理学和组学分析等探讨种下进化与物种形成、解析动物结构与功能关系及适应进化;同时开展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底栖食物网...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联合多部门布置的《西双版纳雨林动物多样性展》在环境教育中心一楼正式开展。
亚洲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与新生代的地质变化事件密切相关,其中包括活跃的造山运动和剧烈的气候变化事件。然而,以往关于亚洲哺乳动物多样性的起源、分化和组成的研究主要关注较小的分类单元或仅在较小的地理尺度上开展,受其局限,无法对这一复杂地区的哺乳动物区系组成起源与进化过程提供全面的认识。
2022年6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与保护项目组郭宪光副研究员和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蔡波工程师,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西华师范大学等共同组成12人的科考队,完成了“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额尔齐斯河流域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动物多样性调查”课题的初步调查工作。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其沿地理梯度的内在驱动机制是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其中,物种共存和群落构建机制是研究的热点,更是难点。近年来,随着功能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研究的兴起与发展,通过整合物种多样性、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来探讨物种共存和群落构建机制,能更好地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由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俄罗斯两栖爬行动物学会、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部中国-克罗地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承办的亚欧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与保护国际学术大会和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学分会 2021 年学术研讨会暨两栖爬行学分会换届会于2021年11月2-5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全国58个单...
喜马拉雅山南坡(尼泊尔境内)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该区域在极短的地理距离内(135公里),海拔从60米急剧上升至8848米。因而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形成了五个独特的生物气候带(< 1000米:亚热带;1000-2000米:温带;2000-3000米:寒温带;3000-4100米:亚高山带;> 4100米:高山带),维持了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诸多特有物种。为了解该区域内两栖动物的物种组成及其...
云南西部河流众多,鱼类物种多样。昆明动物研究所东南亚野生动物多样性研究组通过形态学比对,确认伊洛瓦底江支流小江和独龙江分布的“藏鰋”应为鰋属鱼类一新种,并将之命名为独龙鰋Exostoma dulongensis。相关成果以Exostoma dulongensis, a new glyptosternine catfish from the Irrawaddy basin, Yunnan, Chin...
在水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联合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又、蔡永久等科研人员基于对江淮中下游41个浅水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调查,分析营养水平与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功能特性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营养状态的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营养盐浓度与种类组成beta多样性和功能特性beta多样性均呈现负相关关系,表明湖泊富营养化是导致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同质化和功能同质化的重要原因。在...
物多样性的地理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是生物地理学、宏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相比于陆生生物而言,当前关于淡水生物大尺度多样性格局及决定因素的认识较为有限,且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鱼类,对其他淡水生物的研究尤为缺乏。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蔡永久等联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芬兰环境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我国淡水软体动物多样性格局及构建机...
为了推动青藏高原,尤其是泛喜马拉雅地区这一国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动物学研究事业蓬勃发展,促进有关研究领域前沿成果交流共享,展示中国学者参与世界热点地区动物多样性研究的风采和雄心,唤起更多学者对青藏高原动物学研究事业的热切关注,经多方协商,决定于2017年9月下旬在河北大学举办“首届全国青藏高原动物多样性与适应进化学术研讨会”,诚邀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参与。
青藏高原保存了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天然实验室。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例如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家们对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探索,大量隐存物种被发掘和描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