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数学生态学 化学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 生态毒理学 区域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工程学 生态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生态学 冻土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152 秒)
环北极多年冻土的快速退化形成了众多的热融湖塘,是全球甲烷气体排放研究的热点。在北极海岸地带,海洋向沿岸热融湖塘的侵蚀过程导致热融湖塘转变为热融泻湖,并最终将其整合到海底多年冻土中。热融泻湖代表了海岸冻土向海底冻土的过渡阶段,海水入侵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热融湖塘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淡水环境。目前,对这种较大环境变迁下,热融环境中栖息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响应、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方式的转变了解甚少。针对上述问...
环北极多年冻土的快速退化形成了众多的热融湖塘,是全球甲烷气体排放研究的热点。在北极海岸地带,海洋向沿岸热融湖塘的侵蚀过程导致热融湖塘转变为热融泻湖,并最终将其整合到海底多年冻土中。热融泻湖代表了海岸冻土向海底冻土的过渡阶段,海水入侵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热融湖塘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淡水环境。目前,对这种较大环境变迁下,热融环境中栖息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响应、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方式的转变了解甚少。针对上述问...
气候变暖会导致多年冻土中储存的大量有机质分解并以温室气体的形式释放至大气,进而形成碳氮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正反馈关系。鉴于此,多年冻土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已成为全球变化生态学领域广泛关注的前沿问题。模拟增温实验是研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响应的重要手段。然而,受技术手段制约,现有增温方式对多年冻土区深层土壤增温效应有限,无法模拟气候变暖引起的“活动层厚度增加”现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术界...
2023年5月6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康世昌团队在《环境科学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Dramatic Carbon Loss in a Permafrost Thaw Slump in the Tibetan Plateau is Dominated by the Loss of Mic...
2023年4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我国冻土生态系统碳氮磷循环过程、机理及演化趋势”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环境与生态科学处处长赵桂玲,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地球与资源处处长段晓男,项目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魏辅文,专家组成员、中科院植物所马克平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研究员,河北大学万...
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捕获与碳封存是可以部分抵消人为排放CO2、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是其重要生态功能之一。多年冻土区泥炭沼泽占冻土面积近20%并储存冻土生态系统近50%的土壤碳以及全球陆地土壤碳库近10%。2023年来,增温等环境要素变化加速冻土融化并严重威胁其碳库稳定性。
气候变暖会导致冻土区储存的大量有机碳以CO2等形式释放至大气,进而形成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正反馈效应。然而,目前的观测证据主要来自生长季且主要源自北极地区,使得学术界对整个冻土区非生长季CO2排放的估算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相对于高纬度冻土区,青藏高原作为低纬度高海拔最大的冻土分布区,其非生长季CO2排放还缺乏系统研究。
青藏高原是全球中低纬度地区多年冻土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大量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存在和变化强烈影响着区域乃至全球的水文、生态和气候系统。然而,由于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人类生存条件差、交通极不便利,数据资源非常贫乏,尤其是在极高海拔的多年冻土区,这种状态不仅严重地限制了对于该区域气候、环境和冻土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和理解,也严重限制了适应于该区域遥感反演算法的研发、各类陆面乃至于地球系统模型的改进和...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研究组依托在青藏高原典型冻土分布区建立的热融塌陷观测平台,基于连续3年野外观测、原位养分添加实验以及同位素标记实验相结合的手段,揭示了土壤养分可利用性在调控沼泽化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对冻土融化响应中的关键作用。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杨元合研究组基于冻土样带调查和室内培养方法解析了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碳释放温度敏感性的空间格局和驱动因素。研究人员发现,冻土融化后Q10呈现较大空间变异,表明模型中需考虑该参数的空间异质性而非使用固定常数。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多年冻土区是全球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分解释放可能会与气候变化形成正反馈,从而加速全球变暖。准确预测多年冻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依赖于对陆地碳循环调控机理的深入解析。研究组利用动态植被模型,结合长期观测点的土壤水热及碳通量数据,对多年冻土生态系统碳循环响应全球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科研人员在IBI...
许多研究发现增温会改变寒冷区域冬季土壤的冻融过程,如开始、结束日期,冻融频率及强度。一些冻土培养实验证明当土壤融化时土壤有机碳会暴露于空气并被微生物分解,且富碳的冻土可能会通过生态系统呼吸(Re)向大气释放更多的CO2,因此理解增温如何影响冻土区生态系统冻融期的机制至关重要。然而,以往研究大都来自潮湿、多冰的北极地区,与其相比,北半球约75%的不连续高山冻土分布于青藏高原,且表层多为较薄、少冰的有...
冻融循环是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碳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在受全球变暖影响下的多年冻土区。然而,冻融作用对中高纬度多年冻土区泥炭地不同活动层土壤CO2的相关研究却很少,对于冻融期CO2排放机制并不是很明确。为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与全球变化学科组王娇月博士等人在宋长春研究员的带领下,采用冻融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冻融作用下大兴安岭泥炭地活动层土壤CO2排放规律及影响机制。
新华网莫斯科2004年12月7日电 据俄罗斯《科学信息》杂志近日报道,有关研究显示,石油开采对俄冻土生态系统形成了威胁。研究人员对间隔14年拍摄的该地区的两组航天照片进行对比后发现,这14年内被研究区域用于石油钻井平台建设的土地面积增长了1倍多,而油田道路和输油管道占用的面积增长了2倍多,专家在此基础上估算出这里被破坏的冻土面积总体增长了2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