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酶活性相关记录257条 . 查询时间(0.156 秒)
2024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抗病毒研究中心邓增钦团队完成的题为Structure-function analysis of the ATPase domai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topoisomerase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mBio上。
生物大分子自组装成超分子结构后会产生重要功能,这与生命系统中的生理或病理状态相关。蛋白质和多肽组装成淀粉样纤维的行为已被认为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联系。淀粉样蛋白组装体具有相似的交叉β结构,其中β链片段垂直于长纤维排列。这种类型的组装是由主链氢键和侧链相互作用(如π-π堆积、疏水相互作用和范德华)驱动。β-淀粉样蛋白(Aβ)可以交叉β模式自组装成低聚物或纤维丝,损伤神经元和突触,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专利:一种酶响应性自聚集发光分子及其在监测酶活性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专利:有效抑制流感病毒聚合酶活性的多肽
2022年8月10日,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崔胜研究员团队等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Biochemic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titis A Virus 2C Reveals an Unusual Ribonuclease Activity on Single-Stranded RNA”(生...
2022年8月17日,国际学术期刊i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勇研究组的研究成果:“DPY30 acts as an ASH2L-specific stabilizer to stimulate the enzyme activity of MLL family methyltransferases on different subs...
2022年7月25日,生命科学学院周如鸿教授团队和易文教授团队合作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高影响力期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O-GlcNAcylation promotes pancreatic tumor growth by regulating malate dehydrogenase 1”的研究论文,揭示了O-GlcNAc糖基化调控PDAC细胞生长的新机制...
细胞为了应答各类胞外的信号,可以产生一系列小分子,并通过变化其浓度调节胞内的各种生物学反应,从而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起着放大信号的功能。这类小分子被统称为’第二信使’ (second messenger),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于1971 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3′,5′位环化的单磷酸腺苷环磷酸腺苷 (3′,5′-cAMP)。近年来,3′,5′-cAMP的同分异构体2′,3′-cAMP在不同物种中...
2022年1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在瘤胃细菌脲酶天然抑制剂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一种能抑制脲酶活性的天然化合物——黄连碱,并揭示了黄连碱抑制脲酶活性的机制,为提高尿素氮利用率和减少氮排放提供了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大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7.96)上。
全球变化深刻地改变了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进而引起了植物凋落物输入的变化。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植物凋落物输入变化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机理尚不明确。研究人员在丹江口库区侧柏人工林开展了凋落物输入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图1)。结果表明,地上凋落物和地下凋落物输入减少对细菌生物量的负面影响大于对真菌生物量的影响;添加凋落物三年后,细菌和真菌生物量显...
基于表型性状及分子标记对丽江不同油橄榄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对品种鉴定及育种工作均有重要意义。以云南丽江主要栽培的19个油橄榄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14个表型性状(5个叶片性状和9个果实性状)及20个SSR引物荧光标记进行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油橄榄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20个SSR位点共检测到124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6.2个,利用表型性状及SSR荧光分子标记可完...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所杨良保研究员课题组在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β-半乳糖苷酶活性评价SERS新策略。
2021年6月25日,《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策实研究员课题组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tree shrew telomeres and telomerase”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树鼩的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及其进化特征。
土壤酶主要由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分泌产生, 参与有机质降解和元素循环等重要过程。研究降水量变化和氮(N)添加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植物群落组成以及微生物活动间的联系, 可为深入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植被-土壤系统中元素的循环与转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基于2017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的降水量变化(减少50%、减少30%、对照、增加30%以及增加50%)和N添加(0和5 g·m-2·a-1)的野外试验, 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