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生物学 南京相关记录1329条 . 查询时间(0.579 秒)
蝉俗称知了,是大众最为熟悉的昆虫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发声机制、长期地下生活习性,以及在文化和生物材料学方面的独特属性而闻名。2024年1月1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多国学者合作,对化石和现存蝉总科类群的解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早期的蝉可能无法发出响亮的声音,并报道了已知最早的蝉总科末龄若虫化石。研究结果强调了化石所提供的独特的和过渡性的特征在认识生物演化的重要性,凸显了昆虫...
渴觉是人体补充水分的动力,其直接驱动力为机体渗透压升高。然而我们不清楚身体如何感知渗透压变化,继而编码神经信号,产生渴的感觉,促进饮水。
法国巴黎时间2023年11月5日,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在巴黎Paris Expo-Porte de Versailles落下帷幕。本次大赛中,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参赛团队Nanjing-China在全球400余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全球银奖。
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以下简称“行为学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全国动物行为学第九次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10月13-16日在江苏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主办,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全力承办,会议还受到Current Zoology编辑部、江苏省动物学会、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江苏省生理学会、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南京晓庄学院应用生态研究...
真核生物是地球上最为复杂的生命类型,它的起源是地球生命演化史上一次重大演化事件。根据古生物学证据,真核生物起源的时间应不晚于距今16.5亿年(古元古代末期),最古老的化石记录包括我国华北板块北缘的燕山地区长城群下部地层和南缘的汝阳群地层中的具复杂形态的疑源类化石(亲缘关系未知的单细胞化石)。
法国巴黎时间2023年11月5日,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在巴黎Paris Expo-Porte de Versailles落下帷幕。2023年,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393支队伍参加了此次大赛,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iGEM参赛团队NJU-China从中脱颖而出,荣获2023年大赛金牌和最佳新基础部件提名。
2024年1月4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梁玉婷课题组联合丹麦奥胡斯大学、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国内外研究单位在土壤有机质调控湿地碳排放的温度敏感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 Relative increases in CH4 and CO2 emissions from wet...
近日,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博实验室解析了在植物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及抗病过程中SE表达受精确调控的分子机制。
2023年12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要建设一流科技期刊,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植物表型组学》(Plant Phenomics)期刊被列为跻身世界一流期刊阵营的支持期刊。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大灭绝事件使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遭受史无前例的重创,海洋中80%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殆尽。崩溃的生态系如何从灭绝的大萧条中逐步复苏,这一科学问题一直是古生物学家和古生态学家关注的焦点。
2023年12月9日至10日,由南京农业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作物表型组学交叉研究中心、植物表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作物功能表型性状发掘与利用”中法联合实验室和Plant Phenomics期刊联合主办的“植物表型组学前沿高峰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副校长丁艳锋教授出席论坛,来自世界各地植物表型领域的50余名科研人员参与论坛交流。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是继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后又一次海洋生物多样性快速增加事件。三叶虫作为奥陶纪海洋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物类群之一,于中奥陶世在全球范围内达到其多样性的峰值。但华南板块的分析显示,其多样性峰值出现在晚奥陶世早期,独特性明显。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FASs)作为一类新污染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工业污染场地中PFASs与传统污染物氯代烃(CAHs)复合污染物的可持续治理修复已成为现实需求。热激活过硫酸盐修复技术具有高效和修复周期短等优点,但原位实施热激活过硫酸盐修复PFASs与CAHs复合污染的有效性尚不可知,且地下环境中过硫酸盐分布、激活温度保持与CAHs及其降解产物如何影响PFASs降解尚不明确。
2023年12月10日至12日,针对近年来南水北调东线苏北运河沿线部分湖泊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牵头组织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专家一行十余人组成湖泊专家调研组,开展南水北调东线苏北运河生态大走廊湖泊水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实地调查和综合评估。
氮(N)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是合成关键细胞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所必需的。由固氮微生物驱动的生物固氮(BNF)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形式,是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基础过程,在全球氮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共生固氮和非共生固氮是生物固氮的两大类,其中非共生固氮微生物至少贡献全球总生物固氮量的三分之一。非共生固氮微生物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分布更为广泛。然而,不同陆地生态系统中非共生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