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病毒学 >>> 病毒生物化学 分子病毒学 病毒生态学 病毒分类学 病毒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病毒学 上海相关记录161条 . 查询时间(1.283 秒)
2024年4月26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谢芳研究组题为“RinRK1 enhances NF receptors accumulation in nanodomain-like structures at root-hair tip”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百脉根类受体激酶RinRK1促进结瘤因子(NF)受体在根毛...
2023年12月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蓝佳明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单超、袁志明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Sandra Chiu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JCI insight发表了题为Vaccines based on the fusion protein consensus sequence protect Syrian hamsters from Nipah virus in...
2023年11月21日,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联合广州实验室、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作发表了基于宿主蛋白酶进行抗新冠病毒药物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e-based discovery of dual pathway inhibitors for SARS-CoV-2 entry”,报...
2023年10月13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国内上市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先诺欣®活性成分先诺特韦的发现过程及其临床前研究结果。谨以此文致敬先诺特韦的主要发明者之一——蒋华良院士,并以此纪念蒋院士为先诺欣®的研发所付出的心血和做出的重要贡献。
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教授杨海涛/免化所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教授饶子和院士团队与哥伦比亚大学何大一(David D. Ho)院士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合作发表了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ARS-CoV-2 resistance to nirmatrelvir”,揭示了新冠病毒如何利用两种截然不同的途径对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分...
新冠病毒SARS-CoV-2导致的全球疫情对人类健康与社会经济等造成重大影响。尽管已有多种疫苗和小分子药物上市,但病毒突变引起的潜在耐药威胁、现有拟肽类药物稳定性欠佳等仍是业界关注的重点。
2023年6月1日,研究所郝沛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长春兽医研究所李霄研究员、分子植物卓越中心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李轩研究员、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钟武研究员等团队合作,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发表了题为“Multi-valent mRNA vaccines against monkeypox enveloped or mature viron s...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专利:用于AFM研究的病毒样品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病毒样品
2023年4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小龙研究组题为“SARS-CoV-2 main protease Nsp5 cleaves and inactivates human tRNA methyltransferase TRMT1” 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项工作揭示...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属于疱疹病毒科β亚家族,是一种在人类中广泛传播的双链DNA包膜病毒。HCMV感染可导致先天性出生缺陷,会给免疫能力低下的人群带来致命危害。病毒衣壳的装配是感染性HCMV形成的关键步骤,也是HCMV新型药物开发的重要可靶向环节。HCMV骨架蛋白scaffold与基因组进出通道portal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被认为是衣壳装配的启动元件...
急性肺损伤(ALI)是一种由细菌或病毒性肺炎、脓毒症等非心源性因素引起的严重急性弥漫性肺部疾病,临床表现为难治性低氧血症、急性缺氧性呼吸窘迫和肺水肿,严重时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死亡率高达40%。目前临床治疗ALI主要依靠机械通气法和药物干预,药物治疗包括抗炎药、抗氧化剂和弹性蛋白酶抑制剂等,疗效局限,无法降低死亡率。因此,深入探究ALI的发病机制和开发治疗ALI的药物刻不容缓...
梁启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研方向:本实验室主要研究天然免疫系统(干扰素通路和自嗜通路)与病毒(寨卡病毒和KSHV)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具体分成三大研究方向:1. 干扰素通路的调控和ISG (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的功能;2. 寨卡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和致病机制,以及抗寨卡病毒的药物筛选;3. KSHV的免疫逃逸机和疫苗研发。
蓝佳明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病毒性疫苗、抗体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关注的病毒包括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新疆出血病毒、拉沙热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等。
童一民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1.通过反式互补策,建立新型单轮HCV感染模型,基于这类新型单轮感染模型,开展HCV结构蛋白(Core, E1, E2)在HCV生命周期中的功能。2.新发病毒的细胞感染模型的研究。
王颂基研究员,研究方向:本课题组主要从事病毒性疫苗、抗体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关注的病毒包括新疆出血热病毒、拉沙热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毒等高生物安全等级的出血热病毒,同时在中国东南部地区及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新病原发现相关工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